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约挂号:卫生部这次打偏了

(2009-08-07 08:50:44)
标签:

预约挂号

卫生部

征求意见稿

看病难

杂谈

分类: 时事乱谈:杂说力量

预约挂号:卫生部这次打偏了

(文/无心听花语)

近日,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意见》中,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工作,从2009年10月开始,所有三级医院率先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而后逐步推进到二级医院,且要求在预约挂号时推广采取实名制方式。其中,明令禁止公立医疗机构与任何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开展向患者收取费用的预约挂号服务。

这种看似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打击了号贩子的“实名预约挂号”制度,真能达到《意见》中所期望的那样——“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问题”吗?我认为,这药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功能都达不到,是典型的“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偏招甚至损招,根本医不了看病难。

看病难,根源不在挂号公司和中介机构,而在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事实上,挂号公司的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客观难题。我们知道,一旦供需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就需要一个独立第三方来参与和解决。社会中介机构本可以充当这个角色,然而被卫生部这种想当然开的药方给枪毙了。我们得承认,目前的所谓挂号公司,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但其不合理不在其存在本身,而在于其商业模式,即向患者收费。这种模式不仅不道德——人家都病了你还乘机吸人家的血,而且也太过单一和传统——不符合商业模式“面向最广泛个体消费者免费”的创新趋势。

我们知道,“看病难”从来都不是单一问题,它和“看病贵”是一对孪生兄弟。正因为“看病难”,才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额外费用,比如排队的时间成本,反复往返的交通成本,获取相关信息的搜索成本等等,虚增了诸多非直接诊疗费用的看病成本,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看病贵”。看病贵,对很多普通老百姓而言,往往是“因贵而难”,都看不起病了,你说难不难?因此,要解决“看病难”,必须连同“看病贵”一起,综合拟出一个可行方案。

目前,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其严重。一是作为供方由于供给不足加上体制观念因素的制约,几乎没有主动发布信息的动能。二是作为需方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获取供方信息的渠道有限。三是没有一个合理的第三方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这种第三方的中介职能,政府提供不了,政府的职能应该是引导各种资本增加全社会的医疗供给并强化监管机制。这样,就只能交给市场,这就需要创新当前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尤其是改变其核心的赢利模式。我坚信,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大有可为,必将成为健康产业的一个巨大金库,势必也是各种大小风投的关注热点。

应该说,卫生部出台这份《意见稿》的初衷无可厚非,其要求公立医院提高预约诊疗工作的认识,全面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逐步提高门诊预约挂号比例,拓宽提供预约诊疗服务途径,这些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赞赏。但是,卫生部这次开的药方确实是打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