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难忘下海体验
(2009-02-03 10:04:43)
标签:
春节回家下海捉鱼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随笔人生 |
春节回家:难忘下海体验
(文/无心听花语)
我这个自小在海边长大的农村娃,快有十年没真正下过海、捉过鱼了。今年春节也是十年来回家最早的一次,又不用象往年那样回家还得工作几天,简单办了婚宴后便闲而无事,是时候去体验童年了。
农历腊月二十七,趁天气潮汐正好,我全副武装,带着锄头、水桶、儿时的手编竹篓和老爸买后一直未用的蟹钩,穿着大学时代的旧衣和军训时的军鞋,领着来自山区的哥哥和安徽的老婆,就这样破旧装束地出发了。到了海边,那种与大海久违的亲密感让我兴奋不已,我稀里哗啦地跑向幼时捉鱼的小海岛,把不谙海路的老婆和哥哥撇下老远。然而,到了熟悉的海岛上,我傻眼了。眼前的景象早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旧模样,大块的海石分布还依稀可辨,但我曾经舀坑追鱼的水坑已被长年累月的海沙填平,偶见几个很浅的水滩,都太过清澈见沙,毫无海泥和石块,无法留住大小鱼虾。我略微有点失落,只好老老实实地按照老爸行前指点的那个路线,转到海岸拐角处的另一个礁岛上。沿途,我们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直接横穿过去,走的不是寻常路,没有水路引导,只能踏着海泥深一脚浅一脚缓慢前行,这可苦了老婆,看着她慢吞吞的狼狈样,我颇感自豪。
当我们一身海泥巴到达礁岛上时,时间已过了一个小时,距涨潮的时候不多了,我决定挑一个沙少水深、久未涸泽、里有污泥、边有碎石的海坑重点突破。事实证明,待我们三人轮流费力地舀水后,鱼虾已然目见,收获在望。我们小心翼翼地挪开那些大小海石块,长短不一的条状、扁状海鱼就静静地躺在你眼前,有些还好多条挤在一起,煞是可观。我边熟练地捉着鱼虾,边教着从未下过海的老婆如何捉鱼的技巧,比如不要在水中盲目摸鱼,而应该尽可能在水少时,伸出拇指和食指用力对准鱼头一步到位不能松劲,否则鱼就会在你的指缝中溜走,而一旦这些小家伙溜回洞里或水里,要想再抓住它们就困难了。待我们把坑里的海水几乎淘干后,经过我们的反复踩踏,坑里的海泥水早已浑浊不堪,这时我们也很容易捉到鱼,那大小不等的海精灵要么只露着一个个嘴巴在拼命呼吸,要么就是游到相对清澈的水边偷偷喘着气,要么就是弓着身妄图在海泥掩护下躲过这一劫,只要你稍加留心,你就能很轻松地发现并捉到这些小狡猾,颇有点捉迷藏的玩耍趣味。我们甚至还意外捉到一只出来透气的石蟹。
不知不觉中,海水已涨近礁岛了,我们也基本做到涸泽而渔了,一个竹篓已装了差不多一半的鱼虾了。找个干净海水的地方,稍加洗刷后,我们就收拾行囊回家了。途中,老爸老妈居然各自骑着自行车在焦急地搜寻着我们。原来,他们怕我们不熟悉海路,担心天色已晚找不到回家的路,老爸又看见海水已完全涨潮更是担心得不得了。到家后,一称我们的劳动果实,居然足足有两斤六两,我们仅舀了一个水坑,算是大有收获了,就连下海经验丰富的老爸都感到意外。老爸老妈决定立即做成咸配菜,当晚全家人吃着地瓜片粥,就着新鲜的海鱼,吃着特别有劲,真正的纯天然绿色海鲜,好吃够味。于我而言,捉鱼比吃鱼更有味,那里面有着童年玩耍的乐趣,有着劳有所获的喜悦,还有着那么一点身为海娃的成就感。也许,这就是那“劳动比收获更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最佳解读吧。
原本,我想趁春节时间再下海一趟,不凑巧的是,过了农历二十七,老家天气突然变冷了很多,到了天气转热时潮汐又过了,我只好期待明年春节再找机会下海了。这年头,要的就是“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气魄和勇气,我也算是又靠近了一步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