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院能学银行解决排队问题吗?

(2007-04-27 09:24:40)
标签:

银行

排队

医院

服务

分类: 时事乱谈:杂说力量
                       现代文艺博客圈精华推荐
 
    近日,一则新闻曝光了国内银行排长队的问题,引起了多家银行震动,纷纷表示将采取积极措施,尽快解决排长队问题。银行使用的法宝是增设营业网点,开展夜间服务。由此,我们联想到排队问题更为严重的医疗行业,医院何时才能解决不排队或少排队问题呢?

事实上,银行排长队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何到现在才引起媒体和银行的关注?这有其特定环境背景。我们简单回顾下银行排队的历史,早期国内只有四大国有银行,由于金融业务蓬勃发展,需要引入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这才有了民资参股的股份制银行,如民生银行。但新增的银行只是应付增量巨大的金融业务,它的加入并未引起整个银行业服务品质的实质性改进。如今,外资银行正全力以赴抢滩中国金融业,而外资的优质高效服务是国内几乎所有银行的共同软肋。如果说以前还只是国内银行之间半斤八两的自家人同质化竞争,那现在就是外家人在自家门口摆起了极具挑战性的异质化擂台。当前的银行业,已是服务品质争夺天下赢得客户的时代,面对这种竞争新格局,国内银行能不震动吗?

我们再看看医疗行业。应当承认的是,中国的医疗行业服务水平因有了众多被认为是杂牌军的私立医院才有所改进。大量医疗新生力量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立医院的沉重负担,起到了类似银行增设网点的作用。而且,大多数私立医院早已实现了夜间门诊服务,每天开诊到晚上八九点也已成惯例,节假日不休甚至全年无休也是我们常见的广告卖点。按银行业的竞争逻辑,医疗行业的服务品质改进步伐应该是走在前面才对。然而,医疗行业的现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甚至比银行更为糟糕,医院排队已不是时间长短问题而是能不能排到队,服务态度已不是有没微笑问题而是有没被不耐烦地大声训斥。对于正蒙受生理病痛的患者而言,本身就多少有些心理困扰,再碰上恶劣的服务态度,其心灵创伤无疑又加重了一层。

我们说,目前医疗行业的问题根源在于,医疗资源总体上还处于紧缺状态,其资源配置效率还比较低。单纯依靠国家力量,短期内还无法解决巨大的供给缺口和低效率配置问题。这就需要吸收社会资本乃至引进外资,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有了供给补充还不够,还需有效配置资源并实现合理分流。那么,如何有效配置和分流呢?关键在于,国家应给予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待遇,无论是姓公姓私还是姓内姓外,只要是为人民群众健康谋福利的,政府要做的是加强监督和引导而不是从源头上限制某种性质的医疗机构发展。目前,我国的医疗政策法规存在诸多限制,比如限制非国有医院入医保,限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等。在市场经济时代,或许我们无法想象还有这样的怪现象存在:人才不能自由流动,有钱买不了先进仪器,即使买了也不允许使用,使用了还要受处罚。政策性不公将不可避免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们知道,作为新兴事物的非国有医院,成立时间一般都较短,本就缺乏历史底蕴和消费者认知,加上医保制度预先将患者进行了政策区隔,使得大部分患者涌入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则大多门可罗雀。为了吸引患者来诊,减少医疗资源闲置浪费,私立医院大多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然而,这种广告投入由于缺乏谈判筹码和同类价格参照,其成本往往是高昂的,这又导致私立医院收费偏高甚至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不规范操作。不仅如此,私立医院在现有医疗体制约束下,无法顺利引进高级人才和设备,受到了不能评定职称和不能引进先进仪器的双重政策限制。政策用不能评职称来约束那些年富力强的主治医生和副主任医师等中坚力量流动,在私立医院,医生不仅不能晋升,不能平等参与学术科研,申报科研项目甚至都过不了第一关。那么,引进没有职称顾虑的老专家老教授呢?事实上,很多私立医院的品牌就是靠退休的老专家维持的,然而即使是引进老专家,也受到这样那样成文不成文的政策法规限制。为了高额广告费能收到成效或回报,私立医院或许会在广告上进行一些修饰甚至拔高以使其更具吸引力。此时,监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又担当起揭露医疗行业弊端乃至所谓内幕和黑幕的正义角色。正义无疑是需要维护和弘扬的,但我们还应该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非正义现象让你来维护?

有的人或许会说,那为什么不采取成本低廉的口碑宣传呢?如果真有这样成本低廉的宣传好方式,为什么他们不采用呢?毕竟谁都不是笨蛋。试想,在当前广告为王的营销时代,有几个好产品是真正通过口碑宣传而为人所熟知的,更不用说一天门诊都没几个病人甚至都没多少人知道的新医院了,它能有几张嘴进行所谓的口碑宣传?面对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又有几个投资方能忍受这种清静无为,即使投资方有经济实力耐得住寂寞,那些好不容易重金聘来的医护人员又有几人能忍受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和前景渺茫?即使他们都能享受所谓的孤独,三年后可能刚培养起一点人气,业绩刚有些起色,免税期的优惠也过了,国家开始按照服务业标准对私立医院征收重税,理由只有一个,你是营利性的。而实质上同样营利甚至暴利的公立医院,它天生可以不知税为何物。于是,医疗行业陷入了一个似乎无法破解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造成目前医疗行业困境的是政策性先天不公。

而今,和外资银行一样,外资医院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国内医疗机构尤其是国有医院能象国有银行那样有所震动吗?能采取类似银行法宝来解决排队问题吗?我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性痼疾,很难!政策性倾斜依然会导致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医院高负荷运转状态也就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心比心地想一下,整天处在无论是候诊大厅还是诊室楼道都象个熙熙攘攘的菜市场环境中,再加上超重的工作负荷和超高的心理压力,换谁都无法保证能时刻保持心平气和微笑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