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乱谈:杂说力量 |
有人说,婚前同居值得提倡,这种观点可以找出很多道理来解释。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一般而言,男人是不大会拒绝同居的,关键在于女人。女人对同居的态度基本上决定着一个城市同居率的高低。在刚来上海不久,和同事混熟后,发现不少人已经和恋人同居,即便没同居的也从言语中透露着一种坚决的支持态度。当然,女同事们都比较含蓄,无一例外地以“互相磨合生活习惯”作为赞同的说辞。的确,生活习惯需要磨合,而且肯定还有很多她们不便明说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磨合。这里,我不想为同居找任何带有生理意味的理由,即使这个理由也已经比较充分。我只是想说,在上海,很多人同居是被房价逼的。
上海外环以内普通一室户的月租金都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且不含水电煤费,“普通”的涵义也仅仅是能住人。对于大部分适龄成年人而言,尤其是大学刚毕业四年以内,如果没有中彩票和家庭经济支持,大多只能选择租房度日。如果恋人双方各自租房,单纯在“住”这个环节上,月花费就得至少2500元人民币,对于尚处于领薪阶段的职场新人而言,这是不菲的一项支出。如何整合资源节省成本呢,只有同居,扣除因将就同居而增加的交通费,同居可至少减免40%花费。那干嘛不各自和别人合租?如果和熟人或同事合租尚可,倘若和陌生人同住一个屋檐下,我想不仅是生活不便,新闻上的很多合租案件也足以让人却步。再说,与熟人合租,有谁还会比自己的恋人熟呢?
房价不仅逼人租房同居,还将这种租房的动机和行动持续下去,这就是婚前同居。很多婚前同居持续多年,什么生活习惯都已经磨合了七七八八,却仍只同居不结婚。在上海,不比在农村,自己盖房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继续传承“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结婚”的中国古老风俗,只能靠买房。然而,上海房价再徘徊不前再持续低迷降价,外环内房价均值也还在8000元以上。对于处于25-30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说,小两口要能维持基本的婚姻生活,两室户应该是必须的,以最抠门的面积计至少得50平米,粗略估计首付至少十来万,加装修及家具配备,前期投入至少得有20万身家才能稍微有点买房的底气,这还没算结婚本身的一大笔花费。
有时想,古代有因经济拮据逼良为娼的,当前上海的房价是否也有类似的意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