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找工作大学毕业同学 |
分类: 大学纪实:七年之痒 |
本科毕业两年了。每当看着越来越年轻的新生打扮得越来越前卫,听不清更听不懂周杰伦把饶舌歌曲当郁闷源的我,总会怀念经典金曲乃至小虎队,总会涌起“少年不再”的沧桑。所幸还没到“不回头则已,回头已是百年身”的地步,不然就不是不堪回首这么简单。
毕业找工那会儿,谁都没想过要人尽其才,勉强能达到物尽其用就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这年头谁还把大学生当人看。西装革履汗流浃背挤招聘会,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不怎么要求专业的,轮到自己递简历时,那些大老爷们姐们眼疾手快地挡了回来,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们暂时不需要农科大学的。被礼貌次数多了,大家也都对外面心灰意冷,把目标定在了校内专场招聘会,怎想人家还是很礼貌:对不起,我们暂时不需要你这个专业的。不少同学甚至有过“‘收下过后再扔’总比‘当场就对不起’来得体面”的混沌想法,直到看见招聘会场散落满地简历的新闻图片时才略微清醒:他们才是大好人,不想浪费我们一份简历。
考公务员吧,那些热门单位想都甭想,就连对口单位——农林部门也被中文计算机经济管理渗透了七七八八。去报名,人家还是声对不起(不愧是礼仪之邦,礼貌普及好得没二话!),你这个专业不在我们规定专业之列,这本来也没什么,我们大多已经习惯,只是他附加那句反问“你们学校现在还有这专业?”着实令我们痛心疾首哭爹喊娘。四年课程总共就跟我们相差两门的兄弟专业,他们可以报我们就不能报?好歹是大学生,都明白生气无济于事。后来,有同学不知从哪学会了一招,冒险耍了小聪明,报名时写上了他们所要求的专业,把自己专业写成了专业方向。其实,有时我们也不想主观造假。
刚仔,一哥们,也是前文提到的跟我挤键盘合玩“是男人就下一百层”指头游戏的那位仁兄(以刚仔年龄,我本该称他仁弟,以他的成熟程度和修为高度我得称他仁兄),去了一家颇有名气的日用品公司搞销售,业绩不错,倍受老板赏识。他原本就是比较适合社会奋斗的人,潜在的成功人士。在我读研期间,刚仔是最经常回校的一个,有时在我床上休息,有时瞎聊,偶尔也打兵乓。
大头,毕业后回老家当了公务员,成了单位红人。据说单位那些红花绿草们整天怀着好心打他主意,不知道他能否守住大学时那种“临危不拒”的个性。
小虎,在省林业厅工作,混得不错,已和同班高挑的圆圆领了结婚证,孩子都有了。我们全班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可能都在纳闷:在校时怎么就没看出苗头来,我党的地下保密工作教育的确了得!
事实或许证明,大学只要进得来就能出得去,出得去也就能各有各的精彩。这应该不算给扩招政策辩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