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乱谈:杂说力量 |
3·15过去了,每年不一定都轰轰烈烈,但几乎都有些惨烈。前天看了3·15晚会重播,惨烈的意味更加浓了。看的不是很全,但有两个画面触目惊心。一是那场辽源大火,配电室背后的多重交易链夺去了39条人命,二是曾经连续多年使用3·15标志认证的知名地板企业恰恰被3·15晚会曝了光。
清晰记得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铅笔传记》寓意,从分工与报酬递增这些纯粹经济学涵义来说明人要有爱心,要学会感恩,要彼此尊重。他的小品文《社会分工与职业道德》直截了当地指出,“人活着就是一种奇迹,因此要敬畏生命。”在学校里多次听他的专题讲座,也多次听他讲经济学寓言背后的人生真谛,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人从胚胎发育到归入尘土都是奇迹,奇迹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一个小小的环节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人生的不完满。这些环节却不是一个人能包揽的,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得我们生命环节也不是一个家庭所能独自包揽的。我们不可避免要与陌生人交换劳动成果,从早期的交换食物,到现在的异化交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着别人的劳动。教授曾跟我们开玩笑说,早上起来发觉自己还活着要感谢很多人,昨晚吃的米饭没加毒料,要感谢米饭供应链上那一连串的好人,住的房子没倒塌,要感谢建筑商没偷工减料,睡的被子没用黑心棉要感谢被子厂家,能一路安全来上班除了感谢汽车厂家提供的零件完好无损,还要感谢很多不认识的路人严格遵循交通规则……“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24小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风险。”
年年3·15,年年惨烈。或许你今天成功卖掉了一批劣质钢材而欢欣鼓舞,买酒大肆庆贺,却不知吞入肚的是假酒、毒酒;或许你脱手了过期药品怀揣钞票回家向老婆报喜,发现老婆吃错了减肥药而心脏骤停生命垂危;或许你卖了一些劣质食品打算给孩子买个玩具,玩具把宝贝的小手刮得伤痕累累……所有的这些或许不一定就直接发生在当时当地,也不一定就发生当事人自己身上。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只看中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在乎别人是否因你的这种逐利行为而受到伤害,或许哪天我们将不再敢于消费任何产品,回到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
消费,本是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好事。3·15后话消费:别让消费成为我们彼此伤害的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