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证券/理财 |
分类: 股论精选 |
我个人一直对上投摩根公司比较有好感,不仅仅是因为有摩根公司做股东的缘故,而是觉得从衡量一个“好公司”的标准来看,它大致上是做得好的;另外就是,在跟公司E-mail联系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纵然它今年的业绩做得并不突出,我也还是坚持我的判断。
我一直持有景顺长城的基金。大概是因为我比较“专情”吧,所以,很可惜,我虽然对上投摩根公司有好感,却从来没有买过它旗下的基金,但却开了它的TA帐户。
昨天,突然收到一条来自上投的手机短信,称:“上投摩根部分基金将的没现有客户陆续开放日常申购业务,并接受新签的‘定投’协议”。就上了公司的网站看了。这一看就看到了上投摩根的一些新意来。
第一,是它开放日常申购的时间。从股票走势上看,是一个上下为难,举棋不定,举步为
艰的敏感时刻,在这种时候推出开放申购,其举耐人寻味。结合公司对这轮牛市的以及市场的一贯看法,也许它也以为目前是一个比较适宜的寻找“价值洼地”的时
机吧。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上投摩根最近发表投资策略时指出,在美欧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及国内宏观调控需要的内部动力双重作用下,人民币市场化改革
和灵活汇率形成机制的进程将加快。因此,本币升值大背景下的资产重估过程也许还没有进入高潮。目前的股市调整只是牛市里一次正常的技术性休整。大盘跌破半
年线以后,可能酝酿一波反弹行情,权重股和银行股率先反弹的概率较大。从业内动态上看,在管理层的“窗口指导”下,近期基本上停止了“持续营销”活动,而
它现在这样做,是不是意味着政策有所松动?
第二,公司对基金规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熟悉基金管理动态的人都知道,基金到底多大 规模是合理的?如何处理基金规模扩张和管理能力这一矛盾?一直是业内真论不休的问题。从此次上上投的举动看,似乎它交出了一份将付诸行动的答卷。公司《公 告》说,“经报中国证监会,如阿尔法基金的基金规模接近、达到或超过150亿元,本公司将公告暂停该基金的申购业务自公告当日起不再接受申购。如日常申购中某日的基金规模超过150亿的幅度较大,本 公司将采用“末日比例配售”的方式对投资者的申购申请进行部分确认。”从基金规模50亿元到100亿元到现在的150亿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规模的转变而 是对市场容量以及自身管理能力的一种看法和判断。如果大家还有一点记忆就一定会想起2006年12月嘉实策略增长一天募集400亿元的那场闹剧,在当时的 情况下把规模撑到那个程度曾经引起我个人的质疑,后来事实证明,嘉实的选择是不明智的。现在,150亿元是不是适宜?让市场去考验吧。
第三,也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定向增发”。这并不是上投摩根公司的首创,实际上,在国际基金市场上做得好的基金出于规模管理和公平对待老客户考虑,经
常会做出基金只对已有客户开放申购的情况。但在国内,据我所知,上投摩根公司是开了基金“定向增发”先河的。如果你注意该公司的动态,就应该知道,此前公
司也曾经将旗下基金中国优势的“定投业务”限定为已有客户的范围,为老客户所称道。这一次,它不仅这样做,并且增加了一个举措:12
月1日,上投摩根《公告》称,“为保证全体投资者能持续享受国际水准的客户服务,并兼顾基金资产的有效运作,自12月3日起,暂停受理投资者的基金账户开
立申请(包括在新的销售渠道增开交易账号),何时恢复此项业务,将另行通知。”这就意味着,它在公告开放申购之前就已经把资源优先安排给老客户了,而不像
许多公司搞持续营销的“做秀”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上投营销手段之高明。通过此举可以一举多得:首先,限制新增开户,可以有效控制客户数量,有助于减缓
基金公司客户服务的压力;其次,强调将有限的资源安排给原有投资人,使原有投资人对基金公司的信赖加强,从而增强了投资人对公司的忠诚度;再次,在申购打开之前暂停新增开户,无形间在市场上形成旗下基金紧俏的氛围,这将进一步强化上投摩根的强势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