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阳九月九,牛市的红旗还能打得多久?

(2007-10-20 09:47:51)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股论精选
股海金潮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首诗,上小学的时候就背得滚瓜烂熟,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想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独在异乡的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随着窗外礼花的阵阵轰鸣,在心底慢慢升腾。。。。。。。

    本周大盘惊心动魄,后半周更是收出了罕见的三连阴,继昨天高位断头侧刀,一举击穿五天和十天均线后,多方信心几近彻底崩溃,尽管昨晚管理层对AH换股的消息作了澄清,但风险教育和周末效应,使得今天的大盘在短暂上摸十天均线后,无功而返,收盘时处于十天线下方。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大盘短线已看淡,这一点,相信没有几个人表示怀疑。

     其实,打开个股K线图,大部分股票的顶部早已成立,大多数个股早已破位,画出标准的下降通道,但国庆后两周,在市场短线已见顶的情况下,股指却连创新高,以至于引来管理层对蓝筹股的打压。到今天为止,市场的短线顶部终于画在了大盘日K线图上。

   后市大盘特别是下周股指将如何走,我觉得调整恐怕是主基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管理层严厉的风险警示,表明对近期大盘快速冲上六千点并不认同,市场将把六千点视为短线政策顶,而股指两天收在十天线下方,无疑对多方军团的信心是个严重打击。

    我个人一向坚持看空不做空的原则,到今天收盘时为止,仓位仍然是满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短线大盘比较悲观的态度。大盘短线顶部确立的结论已经不会有多少悬念,股指仍有下行空间,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个空间有多大,时间有多长,虽然预测股指是愚蠢的行为,在个人博客上预测后市大盘的具体点位更是风险极大的举动,但我不是什么股评家,更不是什么名人,不怕丢脸,也不怕网友扔砖头,我仍然愿意把我的初步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和研究之用。关于后市短中长线,我有以下几点基本的判断:


    第一,牛市的基础还没有改变。最近提出的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以及创造让居民增加财富的途径,这是极其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仍然将保持高增长,证券市场仍然要做大做强,这是牛市最重要的基础,有这个基础,我们对中国证券市场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要保持乐观;

    第二,如果三个月以上算作中线的话,目前大盘的顶部绝不是中期顶,这一波调整也不是中期调整,而是牛市中的正常回调,决定了这波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相对有限,我的判断是今年之内,六千一百点的纪录将再次被刷新;具体的理由我在昨天的博客中说得很多了;

    第三,近期股指调整空间有多大?我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提出两个关健点位供大家参考,短线探底位,一是5530点附近,从今天收盘点位算起大约还有300点的跌幅,将在数个交易日并且很可能是下周内完成;大盘回到这个点位,补了那个让股评家和技术分析人士吃不好睡不好的跳空缺口,而且又是30天线附近,多方将在这里构筑防线,与空方进行反复的较量。

    此时,如果消息面再出比较大的利空,权重股表现不佳,则大盘可能再下一城,通过急跌的方式下跌大约400点,探到5130点附近,这里是多方最后的生命线即60天线,多空双方将在这里展开大决战,而多方将大获全胜。我对这个点位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正是因为从去年以来的这一波大牛市行情,只要跌穿六十天线,则意味着空方在演绎最后的疯狂,多方军团将在这里绝地反击,并在不太长时间内重新掌控市场。

    因此,这一波调整,极限的跌幅当在一千点左右,当然到这个时候,散户手中的股票大多会跌得让人不认识,将远远超过大盘的跌幅,而权重指标股的跌幅仍将远小于大盘,也可以说以散户为主的股票还将有一段惨烈的调整,而基金掌控的蓝筹股在暴跌中的损失将远远小于散户的二三线股票。

    其实我并不希望看到上面的猜想变成现实,我更愿意看到大盘在六千点上下窄幅波动,以时间换空间,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在操作策略上,还是建议各位投资者严格控制仓位,视自己手中股票的质地,决定持仓比例;本周末如果消息面比较平静,则下星期一可能会有所反弹,如果这次反弹不能有效站稳十天线之上,建议大幅减仓。如果手中股票已惨遭深套,我也不忍心劝大家割肉,下不了手就死了也不卖吧!

    牛市还是牛市,目前的调整是正常的回档,“中期顶”之说不必相信,但短期顶部基本确立了,各位散户朋友,珍重万千!!!

 163油箱 firfo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