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股论精选 |
相对而言,“牛市”的形成与“宏观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由“持续向好的宏观经济”引发,强劲的宏观经济总是会让“依赖宏 观经济的行业”的利润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多数上市公司有着“依赖于宏观经济”的特性。从严格意义上讲,消费行业也会受影响于宏观经济,只是相对于其他如金 融、工业而言,受影响程度较轻。
如果我们把所有上市公司归为两类:1)消费行业 2)依赖于宏观经济的非消费行业(占比多于消费行业)
1)消费行业:较少依赖于宏观经济,业绩通常显示为平稳的螺旋式上升。
2)依赖于宏观经济的非消费行业:对宏观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业绩通常显示为跳跃式阶段性上涨,当宏观经济变坏时,也可能出现持续下滑。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消费行业相对而言“固定成本”占比较低,也就较为容易体现为“卖得多就赚得多, 卖得少就赚得少,即便因为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卖得少一些,也因为固定成本占比较低而不至于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但对于“依赖于宏观经济的非消费行 业”而言,情形有些不同,它们通常有着较重的“固定成本”,在宏观经济向好时,通常会获得超常的业绩增长,而宏观经济向坏时,又体现为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 现亏损。
基于“业绩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的特征,如果股市想赢来一次超常的“牛市”,那么通常就需要仰 仗于“非消费行业”的业绩跳跃式增长。而“牛市”中的投资者通常会抱着“对未来极其乐观”心态,也就会更加倾向于那些“业绩出现暴发式增长”的公司。这样 一来,这一类型的公司股价就对指数带来最主要的贡献。相对而言,消费类行业的业绩增长就会显得较为平淡,于是,在牛市中也就有可能落后于指数。
但面临“熊市”时,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结局。如果对宏观经济的担忧是形成熊市的原因的话,并且宏观经济也的确如人们所预想那样开始走弱,那么,原本那些“依赖于宏观经济的非消费行业”的业绩就会出现滑落。相对而言,这个时期的消费类行业显得业绩稳健,更具吸引力。
这些或许也是巴菲特在“大牛市”中经常跑输指数,而在指数平淡时,却能反而远远跑赢指数的原因之一,巴菲特是较为典型的着重于“消费行业投资”的投资家。
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或许就像试图判断“牛市还是熊市”、或判断今年股价是否会上涨那样困难。除了少 数一些情形之外,或许我们真的很难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比如我们如何去判断2008年的GDP增长是10%还是11%或是9%呢?即便我们偶尔能够猜测正 确,这会对投资者有多少好处呢?
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改变对“宏观经济与投资的关系”看法,这又有谁能知道呢?
2007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