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從英法大戰中哈里·凱恩罰丟的第二個點球說起吧:比賽進行到第84分鐘,法國隊後衛特奧禁區內撞倒了高速插上的英格蘭替補前鋒芒特,巴西主裁桑帕約在親自觀看VR後判罰給了英格蘭本場比賽第二個點球。此時,英格蘭1:2落後。比賽已近尾聲,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救命和續命的點球。
英格蘭隊依然信任他們偉大的9號隊長——中鋒哈里·凱恩。在此之前,他已經成功罰進了第一個點球。於是,凱恩一臉平靜的走到了點球點,行禮如儀般整理了他的護腿板和球襪,然後是他標準化的後撤步、助跑、起腳射門——打飛了!皮球高高飛向了看台。
就這樣,凱恩一腳踢飛了點球,也踢飛了英格蘭2022年世界杯“讓足球回家”的萬丈雄心和偉大夢想。
不必責備凱恩,他是英格蘭第一點球手,也是當今足壇點球命中率最高的偉大射手之一。關鍵時刻,作為隊長,凱恩責無旁貸。唯一的變數是,他面對的是俱樂部的隊友——法國門將洛裡——一位在日常訓練中跟他對抗過無數次、熟悉他每一種射門方式的門將。此前,凱恩已經以力拔千鈞之勢罰進第一個點球,如今,他需要再次面對這位對手兼隊友。
我一直認為洛裡並不是一位冠軍級別的門將,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對凱恩的熟悉。在點球中,這已經足夠了。凱恩必須在速度、力量和角度上徹底摧毀隊友,他必須發出令對手絕望的完美點球。他選擇了對一個主罰者來說最難的方式——大力抽射上角。
於是,在巨大的壓力下,發生了我們看到的一幕:凱恩搞砸了。然而你不能說凱恩太冒險或選擇錯誤,因為洛裡撲對了方向。若是這個點球保守一點,很可能被洛裡撲出。當然,你還可以說凱恩為何不選擇“更聰明的”一種踢法,比如騙過洛裡打反方向……談何容易!首先,這不是凱恩擅長的罰點球方式;其次,還是那個問題,洛裡對他太過熟悉。
總之,這個點球將會載入史冊,凱恩成為又一個倒在點球點的偉大中鋒,他輸掉了前鋒和守門員之間最殘酷也最銷魂的搏命遊戲——點球。
英法大戰並沒有走到點球決戰,卻取決於凱恩的點球。在此之前,阿根廷打荷蘭、克羅地亞打巴西兩場半決賽都進行了點球決勝。再往前,克羅地亞點球淘汰了日本,摩洛哥點球送走了西班牙。本屆世界杯進入淘汰賽之後,12場比賽中有5場的結局交給了點球。在我的記憶中,這應該是比率最高的一屆世界杯。近一周以來,點球成為了2022卡塔爾世界杯的關鍵詞。
從大學本科到讀完博士,從青島到上海,從1995年到2005年,作為業餘球員或足球愛好者,我曾經為係隊、院隊、校隊守了10年大門。在我的記憶中,已經數不清多少次在比賽中面對點球,也曾經歷過數次讓人難忘的點球決戰。今天,我想侃一侃一個業餘門將的點球經。
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面對點球,門將與射手,哪一方更佔優勢?在技術上,肯定是射手。作為業餘門將,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只要射手以過硬的射門質量打球門的四個角,門將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很簡單,點球點距離球門線只有區區12碼(約合11米,又稱12碼球),而守門員守衛的球門寬7.32米,高2.44米。即便今天的門將身材主流是高大化,1.90米以上的門將比比皆是,儘管門將的反應能力和撲救速度日漸提高,但只要面對如出膛炮彈般直奔死角的點球,門將即便預判正確,也很難摸到皮球。
然而,以上邏輯僅僅是從技術上說,並且是在射手射門質量過硬的前提之下。射門質量取決於技術功底,更取決於臨場發揮的心理素質。就射手而言,選擇打理論上的死角不一定是明智的,因為越是追求絕對死角,失誤率也越高,如果再加上心理波動,因此很多點球會擊中立柱或橫樑,等而下之,荒腔走板不著邊際的打飛機也就應運而生了。當然,也有偉大的射手真的就練就了百步穿楊的絕技,他們可以做到如同射門機器一般的穩定,每次罰出的皮球都勢大力沉直奔死角,大多時候守門員都來不及反應。比如偉大的戰神巴蒂斯圖塔,再比如英格蘭的兩代傳奇中鋒——阿蘭·希勒和如今的哈里·凱恩。然而,即便如哈里·凱恩,也有今天的沖天一炮。
因此,對射手而言,與其玩技術,不如玩心理。這就有了罰點球的第二選擇:與守門員賭方向。它基於一個基本前提:面對快如閃電的射門,守門員一般要做預判的,說白了也就是猜射手射門的方向。他有三個選項:向左撲、向右撲或死守中路,對應的是射手射門的三種可能。這種遊戲很刺激,但基本上等於撞大運,對雙方而言都是如此。
對門將而言,既然是做預判,除了輪盤賭或撞大運之外,有沒有什麼邏輯或規律可以把握呢?難道真的只能是非理性的“猜”或者“賭”?10年的業餘門將生涯中,我沒記得校隊的教練教過我什麼。於是我只能自己找資料看電視苦鑽研瞎琢磨。我的心得是,理論上有兩種選擇:其一,從人體動力學及射門技術而言,射手在起腳的一瞬,他支撐腳腳尖面對的方向往往就是射門的方向,因此門將能否在電光火石間捕捉到那個腳尖的朝向,就可以提前半秒作出預判果斷撲向一邊。當然,這一點不是絕對的,因為好像射手也明白這個道理,優秀射手往往能做到違反人體動力學原理,出其不意的改換射門方向。其二,要依靠現代大數據的理性分析,每隻教練團隊中都有人專門採集對方陣中每一位射手習慣的射門方向、角度等數據資料,形成技術報告供教練和門將參考。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和德國進入點球決戰,萊曼的襪子裡塞著一張小紙條,裡面列明了阿根廷每一位射手的相關數據。結果萊曼神奇撲出了阿根廷兩個點球!
作為業餘門將,以上僅僅是我自己的一點狂想,在實戰中沒有體驗過。一方面,業餘比賽中門將業餘射手也業餘,我倒是有意識的想捕捉人體動力學原理下對方射門的支撐腳腳尖,但業餘射手們往往逆天而行,違反人體動力學原理的表演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業餘比賽的後勤團隊中也沒人給你做大數據分析。作為業餘門將,有一種選擇可能是比較“理性”的,那就是乾脆不做預判,賭對方射術不精,要麼他打偏,要麼他射門速度不快質量不高,等他出腳之後再選擇撲救方向也來得及。10年中,我用這種很業餘的辦法撲出過很多次很業餘的射門。但這也只能偶爾為之,在專業足球、職業足球的領域更是上不了檯面的野狐禪。
大力射門打死角要冒巨大風險,義無反顧的射向一邊或撲向一邊是雙方沒頭腦的輪盤賭或撞大運。於是,真正的點球高手展現了點球遊戲的第三層境界: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騙倒門將,輕鬆推射反方向。這是最輕鬆、寫意,也最有技術含量的點球,不需要打死角的冒險,也不仰仗選方向的賭和猜,而是依靠步法、節奏的變化,騙門將先撲向一邊,打反方向輕鬆入網。這種點球不是搶快,而是總比門將慢半拍,在射門上也給自己留出了足夠的容錯空間,因為此情此景你基本上是打空門。這種點球大道至簡,輕描淡寫下需要射手極為出色的射門節奏感和心理素質。作為業餘門將,我在業餘比賽中沒碰上過這種點球,有個別人東施效顰,結果沒騙到我,先把自己騙得手足無措。即便在職業賽場上,能練就這種本領的射手也是鳳毛麟角。當然,在這場騙術中,門將並非完全被動的一方,他們同樣可以用花里胡哨的腳步移動和肢體語言干擾射手,造成“我要撲向這一邊”的假象。在此情況下,是門將在騙射手,這種騙術更為高端也更為難得,有時甚至是雙方互騙。深諳此道的高手是當年的波蘭門將杜德克,2005年歐冠決賽,他一通花里胡哨、誇張滑稽的“杜德克舞”騙得偉大射手舍甫琴科暈頭轉向,成就了利物浦逆襲奪冠的經典好戲。
在我的記憶中,真正把這種遊戲玩到“化境”的是十幾年前西班牙中場門迭塔和德國隊第三門將佈特。我印象中門迭塔從未罰丟過點球,至於佈特——用孫二博士的話說——他算是把點球這活研究透了。身為門將的他,罰點球的水準要遠遠高於他撲點球,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經無數次用花樣繁多的騙術調戲過眾多同行,也算是百年難遇的不務正業的天才或怪才吧。
種種騙術中,最高境界就是那種叫“勺子”的點球:誇張的跑動、起腳之後,門將已然倒地,而這邊只是輕輕一搓,皮球慢慢悠悠飄入網底。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門將的羞辱,好在業餘賽場上基本看不到。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2006年世界杯決賽齊達內對布馮的調戲,以及2010年烏拉圭人阿布魯最後一個勺子點球把加納攔在了四強門外,與蘇神同場的手球相得益彰。那天,我的日誌中寫下了如下話語:“這記勺子破門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插入了加納人乃至非洲人的心臟,他以調侃的方式告訴世界:加納——非洲離世界盃四強就是一把勺子的距離,一把勺子所能夠攪動的技術、心理和文化內涵,可能需要天賦異稟的非洲人用十年二十年的時光去修煉。”——十二年之後,摩洛哥人終於修成正果。
面對凡此種種惱人的“騙術”,門將何為?其實,點球決戰中技術、心理、節奏、騙術等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無非是一種叫做“氣場”的東西。恰恰在這一點上,門將佔有天然優勢:一方面,撲得出是緣分,撲不出是本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另一方面,射手們恰好相反,一失足成千古恨,往往在患得患失間方寸大亂。點球決戰是也往往是門將一戰封神,成就英雄的傳奇時刻,借用革命導師的話,門將在這場戰役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因此,一個偉大的門將是能夠體驗並把握點球決戰中那神秘的“氣場”的——他會死死盯住對手,堅毅的眼神讓他不敢對視;他會不斷地自我暗示:這個球一定能撲出去,直到升騰為一種信念乃至信仰;他會在對手起腳之前摧垮其意志,讓他心底發慌腳底發軟;他會告訴隊友,你們做好自己,其餘的看我的……
作為10年的業餘門將,我也曾經歷過幾次如此神聖偉大的高光時刻,也曾墜入到那種被隊友、球迷們高高拋起的雲裡霧裡,也曾領受過英雄般的歡呼與崇拜……如今寫來,千般滋味,萬種風情,悠悠歲月,滿紙荒唐……前幾天,在球場上有嘗試著撲了幾個點球,身體沉重,腿腳不靈,摔得我,好疼好疼。
一個業餘門將的點球經——2022世界盃日誌之二十一
還是從英法大戰中哈里·凱恩罰丟的第二個點球說起吧:比賽進行到第84分鐘,法國隊後衛特奧禁區內撞倒了高速插上的英格蘭替補前鋒芒特,巴西主裁桑帕約在親自觀看VR後判罰給了英格蘭本場比賽第二個點球。此時,英格蘭1:2落後。比賽已近尾聲,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救命和續命的點球。
英格蘭隊依然信任他們偉大的9號隊長——中鋒哈里·凱恩。在此之前,他已經成功罰進了第一個點球。於是,凱恩一臉平靜的走到了點球點,行禮如儀般整理了他的護腿板和球襪,然後是他標準化的後撤步、助跑、起腳射門——打飛了!皮球高高飛向了看台。
就這樣,凱恩一腳踢飛了點球,也踢飛了英格蘭2022年世界杯“讓足球回家”的萬丈雄心和偉大夢想。
不必責備凱恩,他是英格蘭第一點球手,也是當今足壇點球命中率最高的偉大射手之一。關鍵時刻,作為隊長,凱恩責無旁貸。唯一的變數是,他面對的是俱樂部的隊友——法國門將洛裡——一位在日常訓練中跟他對抗過無數次、熟悉他每一種射門方式的門將。此前,凱恩已經以力拔千鈞之勢罰進第一個點球,如今,他需要再次面對這位對手兼隊友。
我一直認為洛裡並不是一位冠軍級別的門將,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對凱恩的熟悉。在點球中,這已經足夠了。凱恩必須在速度、力量和角度上徹底摧毀隊友,他必須發出令對手絕望的完美點球。他選擇了對一個主罰者來說最難的方式——大力抽射上角。
於是,在巨大的壓力下,發生了我們看到的一幕:凱恩搞砸了。然而你不能說凱恩太冒險或選擇錯誤,因為洛裡撲對了方向。若是這個點球保守一點,很可能被洛裡撲出。當然,你還可以說凱恩為何不選擇“更聰明的”一種踢法,比如騙過洛裡打反方向……談何容易!首先,這不是凱恩擅長的罰點球方式;其次,還是那個問題,洛裡對他太過熟悉。
總之,這個點球將會載入史冊,凱恩成為又一個倒在點球點的偉大中鋒,他輸掉了前鋒和守門員之間最殘酷也最銷魂的搏命遊戲——點球。
英法大戰並沒有走到點球決戰,卻取決於凱恩的點球。在此之前,阿根廷打荷蘭、克羅地亞打巴西兩場半決賽都進行了點球決勝。再往前,克羅地亞點球淘汰了日本,摩洛哥點球送走了西班牙。本屆世界杯進入淘汰賽之後,12場比賽中有5場的結局交給了點球。在我的記憶中,這應該是比率最高的一屆世界杯。近一周以來,點球成為了2022卡塔爾世界杯的關鍵詞。
從大學本科到讀完博士,從青島到上海,從1995年到2005年,作為業餘球員或足球愛好者,我曾經為係隊、院隊、校隊守了10年大門。在我的記憶中,已經數不清多少次在比賽中面對點球,也曾經歷過數次讓人難忘的點球決戰。今天,我想侃一侃一個業餘門將的點球經。
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面對點球,門將與射手,哪一方更佔優勢?在技術上,肯定是射手。作為業餘門將,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只要射手以過硬的射門質量打球門的四個角,門將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很簡單,點球點距離球門線只有區區12碼(約合11米,又稱12碼球),而守門員守衛的球門寬7.32米,高2.44米。即便今天的門將身材主流是高大化,1.90米以上的門將比比皆是,儘管門將的反應能力和撲救速度日漸提高,但只要面對如出膛炮彈般直奔死角的點球,門將即便預判正確,也很難摸到皮球。
然而,以上邏輯僅僅是從技術上說,並且是在射手射門質量過硬的前提之下。射門質量取決於技術功底,更取決於臨場發揮的心理素質。就射手而言,選擇打理論上的死角不一定是明智的,因為越是追求絕對死角,失誤率也越高,如果再加上心理波動,因此很多點球會擊中立柱或橫樑,等而下之,荒腔走板不著邊際的打飛機也就應運而生了。當然,也有偉大的射手真的就練就了百步穿楊的絕技,他們可以做到如同射門機器一般的穩定,每次罰出的皮球都勢大力沉直奔死角,大多時候守門員都來不及反應。比如偉大的戰神巴蒂斯圖塔,再比如英格蘭的兩代傳奇中鋒——阿蘭·希勒和如今的哈里·凱恩。然而,即便如哈里·凱恩,也有今天的沖天一炮。
因此,對射手而言,與其玩技術,不如玩心理。這就有了罰點球的第二選擇:與守門員賭方向。它基於一個基本前提:面對快如閃電的射門,守門員一般要做預判的,說白了也就是猜射手射門的方向。他有三個選項:向左撲、向右撲或死守中路,對應的是射手射門的三種可能。這種遊戲很刺激,但基本上等於撞大運,對雙方而言都是如此。
對門將而言,既然是做預判,除了輪盤賭或撞大運之外,有沒有什麼邏輯或規律可以把握呢?難道真的只能是非理性的“猜”或者“賭”?10年的業餘門將生涯中,我沒記得校隊的教練教過我什麼。於是我只能自己找資料看電視苦鑽研瞎琢磨。我的心得是,理論上有兩種選擇:其一,從人體動力學及射門技術而言,射手在起腳的一瞬,他支撐腳腳尖面對的方向往往就是射門的方向,因此門將能否在電光火石間捕捉到那個腳尖的朝向,就可以提前半秒作出預判果斷撲向一邊。當然,這一點不是絕對的,因為好像射手也明白這個道理,優秀射手往往能做到違反人體動力學原理,出其不意的改換射門方向。其二,要依靠現代大數據的理性分析,每隻教練團隊中都有人專門採集對方陣中每一位射手習慣的射門方向、角度等數據資料,形成技術報告供教練和門將參考。200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和德國進入點球決戰,萊曼的襪子裡塞著一張小紙條,裡面列明了阿根廷每一位射手的相關數據。結果萊曼神奇撲出了阿根廷兩個點球!
作為業餘門將,以上僅僅是我自己的一點狂想,在實戰中沒有體驗過。一方面,業餘比賽中門將業餘射手也業餘,我倒是有意識的想捕捉人體動力學原理下對方射門的支撐腳腳尖,但業餘射手們往往逆天而行,違反人體動力學原理的表演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業餘比賽的後勤團隊中也沒人給你做大數據分析。作為業餘門將,有一種選擇可能是比較“理性”的,那就是乾脆不做預判,賭對方射術不精,要麼他打偏,要麼他射門速度不快質量不高,等他出腳之後再選擇撲救方向也來得及。10年中,我用這種很業餘的辦法撲出過很多次很業餘的射門。但這也只能偶爾為之,在專業足球、職業足球的領域更是上不了檯面的野狐禪。
大力射門打死角要冒巨大風險,義無反顧的射向一邊或撲向一邊是雙方沒頭腦的輪盤賭或撞大運。於是,真正的點球高手展現了點球遊戲的第三層境界: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騙倒門將,輕鬆推射反方向。這是最輕鬆、寫意,也最有技術含量的點球,不需要打死角的冒險,也不仰仗選方向的賭和猜,而是依靠步法、節奏的變化,騙門將先撲向一邊,打反方向輕鬆入網。這種點球不是搶快,而是總比門將慢半拍,在射門上也給自己留出了足夠的容錯空間,因為此情此景你基本上是打空門。這種點球大道至簡,輕描淡寫下需要射手極為出色的射門節奏感和心理素質。作為業餘門將,我在業餘比賽中沒碰上過這種點球,有個別人東施效顰,結果沒騙到我,先把自己騙得手足無措。即便在職業賽場上,能練就這種本領的射手也是鳳毛麟角。當然,在這場騙術中,門將並非完全被動的一方,他們同樣可以用花里胡哨的腳步移動和肢體語言干擾射手,造成“我要撲向這一邊”的假象。在此情況下,是門將在騙射手,這種騙術更為高端也更為難得,有時甚至是雙方互騙。深諳此道的高手是當年的波蘭門將杜德克,2005年歐冠決賽,他一通花里胡哨、誇張滑稽的“杜德克舞”騙得偉大射手舍甫琴科暈頭轉向,成就了利物浦逆襲奪冠的經典好戲。
在我的記憶中,真正把這種遊戲玩到“化境”的是十幾年前西班牙中場門迭塔和德國隊第三門將佈特。我印象中門迭塔從未罰丟過點球,至於佈特——用孫二博士的話說——他算是把點球這活研究透了。身為門將的他,罰點球的水準要遠遠高於他撲點球,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經無數次用花樣繁多的騙術調戲過眾多同行,也算是百年難遇的不務正業的天才或怪才吧。
種種騙術中,最高境界就是那種叫“勺子”的點球:誇張的跑動、起腳之後,門將已然倒地,而這邊只是輕輕一搓,皮球慢慢悠悠飄入網底。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門將的羞辱,好在業餘賽場上基本看不到。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2006年世界杯決賽齊達內對布馮的調戲,以及2010年烏拉圭人阿布魯最後一個勺子點球把加納攔在了四強門外,與蘇神同場的手球相得益彰。那天,我的日誌中寫下了如下話語:“這記勺子破門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插入了加納人乃至非洲人的心臟,他以調侃的方式告訴世界:加納——非洲離世界盃四強就是一把勺子的距離,一把勺子所能夠攪動的技術、心理和文化內涵,可能需要天賦異稟的非洲人用十年二十年的時光去修煉。”——十二年之後,摩洛哥人終於修成正果。
面對凡此種種惱人的“騙術”,門將何為?其實,點球決戰中技術、心理、節奏、騙術等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無非是一種叫做“氣場”的東西。恰恰在這一點上,門將佔有天然優勢:一方面,撲得出是緣分,撲不出是本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另一方面,射手們恰好相反,一失足成千古恨,往往在患得患失間方寸大亂。點球決戰是也往往是門將一戰封神,成就英雄的傳奇時刻,借用革命導師的話,門將在這場戰役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因此,一個偉大的門將是能夠體驗並把握點球決戰中那神秘的“氣場”的——他會死死盯住對手,堅毅的眼神讓他不敢對視;他會不斷地自我暗示:這個球一定能撲出去,直到升騰為一種信念乃至信仰;他會在對手起腳之前摧垮其意志,讓他心底發慌腳底發軟;他會告訴隊友,你們做好自己,其餘的看我的……
作為10年的業餘門將,我也曾經歷過幾次如此神聖偉大的高光時刻,也曾墜入到那種被隊友、球迷們高高拋起的雲裡霧裡,也曾領受過英雄般的歡呼與崇拜……如今寫來,千般滋味,萬種風情,悠悠歲月,滿紙荒唐……前幾天,在球場上有嘗試著撲了幾個點球,身體沉重,腿腳不靈,摔得我,好疼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