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和王宠各自都书写了李白古风,风格却大为不同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法教育 |

01
我们的明清10家技法提高班,前两周的授课内容,分别讲到了祝允明、文征明和王宠。
祝允明、文征明和王宠同为吴门有名的书法家,三人之间也有很密切的生活交集。其中祝允明最年长,大文征明10岁左右。而文征明比王宠年长24岁,也就是祝枝山比王宠大34岁。
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三个人的书法艺术,如果用现代心理学来总结的话,我们不妨将三人视为一个艺术家,三个人的不同经历,就相当于一个人的三种不同书法人格。
02
在前两周布置临帖作业中,我们发现,祝允明和王宠都曾书写过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部分篇章。我们将两人的这部分作品拿出来比较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内容很长,要全部书写下来,肯定会费大量时间的。祝允明和王宠两人的书写,都只是挑选了其中部分篇章来书写。
我们先来看一下祝允明所书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情况。
我们可以先找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正式文本,然后与祝枝山的书迹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发现:
祝枝山在书写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古风五十九首》的顺序编号来写,而是打乱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编号顺序,一共书写了其中的18首。
祝枝山书写的这18首,如果按照原文集的编号,则分别为:第1、2、6、34、48、51、8、15、21、56、44、25、40、37、52、57、9、13首。其中他还将52/57两首合为一首了,没分行,肯定是他当时走神了。
祝允晚这种打乱顺序写,一种可能性是:他翻着李白古风59首诗作,只挑自己喜欢的写。另一种可能是:他当时手上的作品编号排序就是这样的(比如前18首就是这样),但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03
我们再来看一下王宠所书写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情况。
祝允明是打乱原编号顺序写,一共写了18首。王宠呢,是一共只写了9首。这9首分别是:
第1、2、3、6、9、10、12、13、14。由此可见,王雅宜在书写时,基本上是按照原文集的编号顺序来,但跳过了其中的多首,如第4、5、7、8、11就没有写。
值得注意的是,王宠在写第13首时,将第14首的数句内容误抄了进来。估计当时看错了,看错行了。所以他写第14首时,将前面误抄到第13首的这几行内容就给省略掉了。
估计他自己觉得这样处理也不好,于是就不再继续抄写后面的。也就是写到第14首,就不再往下写了。估计王宠感到挺扫兴的,于是就草草收场了。这种事情,如果是我碰上了,同样也会这样做……罢了,俺不抄了。
04
从书写风格上来讲,祝允明所书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前半部分以行书字形居多,后半部分则以草书字形居多。但从整体上看,算是一半行书一半草书夹杂在一起。
而王宠所书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则基本上是草书结构,且草法来历纯正,并能够从中看出,王宠对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这些草书名家的作品,都曾下过很深功夫。
王宠的字,如果你不知道他40岁就去世了,只看他的字,总会不相信:这样的字,竟然写得这么老辣,笔法竟然这么有张力!他的诗文,也很有自己的个性。
2020年11月19日草草
明清10家技法班第5次理论授课:董其昌书法杂谈
前一篇:掌握书法结构和笔法哪个更重要?
后一篇:宣纸挂历的书写:仍可用来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