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传承西汉隶书的《华山庙碑》(字帖完整版)

分类: 书法教育 |

01
在我们当前能够见到的所有东汉碑刻中,《华山庙碑》的结构和用笔,个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此前曾提出过这样的理论:所有的东汉碑刻隶书结构和用笔,都可以追溯到西汉隶书形态那里去。
但毕竟年代已经相隔了很长时间,每个东汉碑刻在共性的基础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就传承性来说,《华山庙碑》是最能传承西汉正规静态隶书形态的碑刻。
02
要理解这种传承关系,我们首先要学习和临写大量西汉简,
尤其是西汉中晚期的简牍材料。
《华山庙碑》个别字,如“敛”(斂)的两个小口结构,实际上是两个正三角形的口。
而这种正三角形的口形写法,在西汉简当中很常见。
《华山庙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戈”形笔画中的那个撇画,会拉得很长,具有很强的张力感。
这种类别的字,我们在《华山庙碑》中的“我”、“义(義)”等字形中,能够明显感受得到。
“戈”形笔画中的长撇画,在西汉简当中同样也很常见。
03
如果我们将《华山庙碑》蚕头雁尾这些强调笔画装饰性的元素去掉,你会发现,它们的结构,与西汉简正规隶书是最为接近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取得了《华山庙碑》与西汉简牍正规隶书字形之间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等于是揭开了《华山庙碑》字形结构的表面,而深入其本质。
带着这种思考,我们再去临写《华山庙碑》,就会感到更有兴趣,也更有意思。
04
以上看法,只是我本人的一点不成熟意见。我的看法未必就正确。
但您可以根据我的思路,在临写过程中,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了解隶书字体的演进过程,并找到汉碑与汉简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下为《华山庙碑》字帖的剩余部分:
05
以下是我用5X7CM篆书格临写《华山庙碑》,有意融进汉简的书写性。
完成作业后发现,此次似乎增加汉简的元素又太多了。
这次增加的汉简元素过多了,那下次就减掉一些。
如此而已。
2020年9月17日草草
前一篇:四尺对开横幅临草书《古诗四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