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学过无数遍,它的碑阴内容你却未必临过

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法教育 |

01
很多书法培训班在教隶书时,通常就以《曹全碑》为授课内容。
久而久之,一些书友甚至会有这样的印象:隶书就是《曹全碑》,《曹全碑》就是隶书。
这种只教一种碑帖的方式,显然不利于深入学习和了解隶书的整体风格和时代特征。
而且这些书友在学习《曹全碑》的过程中,没有去参考汉简的写法,对于《曹全碑》的用笔,要么是参考现代人的写法,要么是靠自己去推测。
这些都不是很好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参考汉简,尤其是西汉简的大量用笔元素。
原因就是《曹全碑》虽然是东汉碑刻,但汉碑作为正规隶书字体,它们更倾向于恪守以前的正规写法,也就是自西汉以来的正规隶书写法。
而这些正规隶书写法,我们可以在西汉简牍中找到大量活生生的例子。
如下图的西汉简:
02
还有的书友学习《曹全碑》多年,会固执地认为:所有正规的隶书写法,必须、只能写成《曹全碑》的那种样子。
这个其实属于认识上的偏差。
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就是:《曹全碑》的碑阴捐资人列表的书写风格,就与《曹全碑》的正文内容有所差异的。
这是《曹全碑》碑阴的整体样子:
03
我们先来看三个局部:
可以看出,《曹全碑》碑阴的书写者,与《曹全碑》碑阳正文书写者为同一人,但书写时间不一样。
《曹全碑》碑阳正文书写得更为工整一些。
而《曹全碑》碑阴的书写,则显得更为率意一些。
《曹全碑》碑阳字迹有意拉长了横画、撇画和捺画,从而使字势显得更为飘逸。
而《曹全碑》碑阴字迹的结构,则没有强化上述特征,显得更为自然,且与当时的其他汉碑写法有大量相同或相似之处。
04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习《曹全碑》时,不但应该去参考汉简的用笔,而且对于其碑阴,也应该重视起来并加以临写和学习。
通过对于《曹全碑》碑阳和碑阴书写风格差异的分析比较,我们也能够对于《曹全碑》以及所有汉碑的书写风格,会有更为全面的整体认识。
以下为《曹全碑》碑阴其余的内容:
2020年9月4日草草
前一篇:《北海王元详造像记》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