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2020-05-29 11:41:51)
分类: 书法教育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行书属于传统五大字体分类的一种。这五种字体分别为:篆书、隶书、真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在其他四种字体中,其定义范围是相对比较好把握的。但行书的定义,却比较尴尬。

如果我们问:究竟什么是行书?此时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意见非常统一的标准答案。

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日常手写体,也可定义为比楷书更快速的写法,或者定义为比草书书写速度更慢的写法。

这些定义也都没有太大问题,但都没有准确定义出什么是行书。

其实在行书定义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采取的都是“模糊论”。

人们就会说了,反正啊,比楷书写得快一点,比草书写得慢一点的那种样子,就是行书了。



那么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最为错误的一种看法是:行书是从楷书,甚至是从唐楷派生出来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行书的定义是一种日常手写体。那么这种手写体,我们合理地推定,那么至少在甲骨文时代,人们已经用简牍进行日常书写了。也就是说,这种日常手写体行书,至少商代就已经出现了。

但这方面我们没有考古材料加以证实。幸运地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战国中晚期的简牍,其中以楚简为代表。

比如下图这样的楚简: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通过楚简,我们可以了解战国中晚期人们是如何进行日常篆书写的。通过对这些楚简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在进行日常篆书的书写时,他们的书写速度一点都不慢。

我们以前认为,战国时代的人写篆书,可能都会写成金文的那个静态样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误解,是因为以前我们只有金文材料,而金文是铸刻文字,根本看不出毛笔的运动轨迹。

而真正的情况应该是:当时人们首先以类似书写楚简的那种方式来书写文字,然后再将它们铸刻到青铜器上面。



不仅是楚简,通过各种秦代简牍,我们也能看到当时人们的日常书写的运笔情况。

比如下面的两个秦简: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当然了,如果从字体演变角度看,无论楚简还是秦简的日常书写,这些书写实践,都加速了汉字由古文字系统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隶变。

但从更宽泛的角度讲,楚简和秦简当中,存在着大量行书元素,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从现代意义上的行书定义看,那么我们说,行书从东汉时代已经出现并迅速发展,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看法,也是多数文字学家所认同的观点。

比如下图这样的东汉简,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已经是明显的行书写法了,虽然也能看出有明显的隶书意味。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类似这种写法,也一直贯穿着南北朝的日常书写。

比如王羲之的《姨母帖》(下图),就明显带有隶意。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实际上《姨母帖》的结字和用笔,与东汉简的各种写法,相似度是很高的。



简单总结一下,如果从广义行书的角度看,行书的起源,应该是可以追溯到汉字产生的年代。

如果从狭义行书的定义看,则行书最迟在东汉时期已经产生。

正是基于这种看法,我们的行书技法班的第一堂课布置的临帖作业,就是从东汉简牍开始,目的是了解一下行书是如何开始进行大规模运用的。

以下两图为学员的东汉简行书临帖作业: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行书究竟起源于何时?

2020年5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