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篆书有何重要意义?

分类: 书法教育 |

畏难心理
小明正在上研究生,已经是研二了。
从大学起,小明就非常喜欢书法。上研之后,自己开始临习魏碑《张黑女墓志》。
(提醒一下,你是学书法的,张黑女的正确念法为黑hè女r,也就是“贺汝”的读音。)
只临习《张黑女墓志》,而不临写其他任何古代法帖,作为初学者来说,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小明临写《张黑女墓志》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自己也写烦了。于是就不知道后面的路该怎么走了。
小明还买了一本中国书法史的书。这本书的前面章节,基本上是讲先秦书法史,多与篆书有关。
有人告诉小明,说你要完全搞明白书法,书法史是必须了解的。篆书也应该去接触和临写一下。
只是对于篆书,小明有一种畏惧心理。
那么从掌握书法史知识的用度看,篆书究竟该不该学习?
如果学习和临写,又该临写哪些材料?
作为一个成年人书法学习者,我们都有着大量生活经验,书本的阅读基本也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在学习书法时,一个最重要的知识储备,就是书法史。与此相关联的,就是汉字字体演变史。
掌握了书法史和汉字字体演变史,你对于中国书法发展演变的历史源流问题,就能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如果你没有这些知识储备,你的书法学习过程中,就会碰上很多障碍。
在了解书法史、字体演变史的基础上,我们对于任何所临法帖,都能将它们放到具体的历史年代中去,
从而以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法帖的优点和不足。
篆书这种字体,属于汉字演变过程中古文字系统中的内容。
其实篆书也算是一个泛称性名词。原因是篆书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传统的书法史教材,一般将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如果你去深入学习先秦书法史就会发现:
大篆和小篆这两个名称,根本无法涵盖先秦时期古文字发展演变的真实情况。
我们也经常将甲骨文、金文都归于篆书。
而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却能够让我们知道先秦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用毛笔在简牍上写字的真实情况。
所以学习篆书,也要在楚简方面下比较大的功夫。这个功夫不会白费的。
如果从主流应用来说,秦代以前,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大篆到小篆,基本上都属于篆书的主流应用期。
两汉时期,篆书在具体应用上并没有完全消失,属于古文字和今文字都在使用的阶段。
汉代的各种吉金文字、印章,仍以篆书为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汉篆更多强调字的方势,笔画多有转折,这个是与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隶变)有着直接关系的。
所在以临习篆书(特指小篆)时,我们也不要眼光只盯着秦篆,汉篆也必须多考虑一下。
当然了,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楚简墨迹简牍更应该重视。
秦篆以各种诏版及秦始皇巡游的各种刻石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简牍。这些简牍秦为秦简。
秦朝的刻石,最知名的如《泰山刻石》等。
还有一个情况要注意:
现在临习《峄山刻石》的人很多,很多书法学习者以为,《峄山刻石》就是秦代篆书。这个看法基本上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峄山刻石》“原版”呢,早就不见了。
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拓本,是宋代人根据南唐人的摹本重新刻的,是一个山寨版的复制品。
这个复制品,过于强调线条的整齐光滑,反而没有了秦篆的那种原始生动气息。
我们并不是说你不能临习《峄山刻石》。
而是告诉你,你所临写的《峄山刻石》,并不是原汁原味秦代篆书这一个事实。
当然了,非要“叫劲”的话,原汁原味的秦代篆书,只能是存在于秦代简牍当中。
中国汉字字体还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较早的字体定型并退出主流应用后,它的使用并不会完全消失。
这就好比收音机发明后,以前听收音机的人很多很多。
而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收听广播电台的听众数量,肯定已远不如以前。
尽管如此,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和收音机的使用并没有完全消失。
篆书的应该情况呢,跟电台广播有一定的相似性。
篆书从汉代到清代,且一直到今天,它仍然会在一些场合中使用,只不过不再是主流而已。
清代碑学的兴起,使篆书这种字体得以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古文字学得以发展,篆书艺术性本身的挖掘,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其中又以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成就最大。
清朝人这种对篆书艺术性挖掘的努力,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下来。
而清代写的篆书,更程式化,更飘逸,更让人觉得更“好看”。
现在很多人学习篆书,基本上是学清人的篆书,而非原版的先秦、秦汉篆书。
所以对于篆书艺术性的发展,我们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
我们让你临写篆书法帖,其实还有一个用意:
无论是哪种字体,你必须下大功夫才行。
因为通过临写篆书法帖,我们也能非常明显破解书法学习中的一个谬论:
只有练好了楷书,其他的字体才能写好。
事实上,不少书法学习者楷书已经写得相当不错了,
但由于以前没怎么临写过篆书,那你么在临写篆书时,肯定就败下阵来。
这是铁的事实,你不承认都不行。
所以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我们就要对历史上各种字体、各种法帖,都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和了解。
篆书学习,同样也是这个书法史的学习内容之一。
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基本上印象上。如何改变这一情况呢?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自己去临写一下古代的篆书内容。
甲骨文、金文、楚简、秦篆、秦简、汉篆……等等,你都要临写。
你去临写了,无论你的基础如何,也无论你临得像不像,
这些篆书临帖作业,都是很有必要去认真完成的。
如果刚刚学习篆书,我们还是希望你拓宽一下眼界,手上的功夫也打下一点篆书的基础。
或许你今后还会将篆书当作主攻方向了呢。
但主不主攻篆书都无所谓,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且篆书也是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并不仅仅是临写几个楷书而已。
书法学习的丰富内容,远比你想像的要博大得多。
2020年5月19日
前一篇:秦简《禹九策》给我们的启示
后一篇:只管临帖,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