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要深入学习简牍书法?

(2020-05-17 17:49:38)
分类: 书法教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5Fe2dJicXvkN6C1G0NcmeibiakEKJo4PdrZ32ns94ib9j4x9QicHldjdEgGadLvhanURuKyDJ6oibD1PpQ7KHKos8FQ/640?wx_fmt=jpeg三国(吴)简牍中的楷书和草书墨迹


01


上学期我们的公益课,是重新从甲骨文讲起。到上学期结束时,我们刚刚讲到金文和楚简。

金文和楚简的临帖作业,大概布置了一半左右。

本学期期间,我们将继续学习金文和楚简,并完成相应的临帖作业。

上学期我们还讲过,从汉字字体演变角度看,金文和楚简之间,有着内在的天然联系。

我们在临写金文和楚简时,不要将二者对立起来,而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布置临帖作业时,是同时布置了金文和楚简。

其目的就是让学员自己去尝试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楚简就是手写体的金文。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5Fe2dJicXvkN6C1G0NcmeibiakEKJo4Pdr8kibye9QpboNIVTfJyfUhfspQnK80NWL5a1icticMXgfpoyhkwWfdFOyg/640?wx_fmt=jpeg东汉简牍中的章草墨迹

02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我们在讲完金文和楚简之后,还会继续学习秦汉简以及魏晋简。

事实上,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到魏晋,我们所能看到的古人手写体墨迹,基本上与简牍和帛书有关。

另一方面,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到魏晋这个历史阶段,又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最剧烈时期。

篆、隶、真、行、草等传统意义上的字体划分,都能够在这个时代的简牍书法中找到其真实手写痕迹。

换句话说,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到魏晋的简牍手写史,就是汉字字体演变史的最真实记录。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5Fe2dJicXvkN6C1G0NcmeibiakEKJo4Pdr7cR1HW1lWGLdJREUz5x1eRc5ohgPa36CQI6OMHRWRSHziaaTmSmhoMQ/640?wx_fmt=jpeg杨杨中涛楚简临帖作业


03

秦汉时期,大量的石刻书法作品(其中又以汉碑为代表),一直是传统书法史所看重的最重要史料。

以历史的眼光看,以汉碑为代表的秦汉石刻书法作品,体现的是静态的书法史资料。

而同一历史阶段的简牍墨迹,体现的则是动态的书法史资料。

如果说汉碑是点,分布在不同时期的某个时间点,那么大量的简牍墨迹,则可视为字体演变史的“线”。

掌握了这个线,那么不同汉碑所在的点,就能够以时间轴的顺序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此外,简牍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经济、军事、文学、地理、百家经典,失传古文等等。

从这个角度上讲,简牍的“信息量”很大,其历史文献价值要远远高于二王一系的刻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5Fe2dJicXvkN6C1G0NcmeibiakEKJo4Pdr1ficMz53EDl16yR2QFsbHYh0jWBElTrbPDgUyMWatbDaNicib2aAlfjTg/640?wx_fmt=jpeg三国(吴)简牍中的楷书墨迹

04
我们各种书法史教材在讲隶变时,也多是从正体隶书角度来分析。

然而以汉碑正体字来分析隶变,其实只看到了结果,而没有体现其具体过程。

要了解这个过程,那就不妨通过楚简、秦汉简帛材料来理解。

楚简、秦朝的简帛保留了大量篆书元素,而东汉简帛,则具备了楷、行、草等元素。

不去分析楚简、秦汉简帛手写体墨迹,而只看汉碑正规字,这中间的具体演变过程就不是很明朗,不那么一目了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a5Fe2dJicXvkN6C1G0NcmeibiakEKJo4PdrrNtAwlgvTHehDvqgbASYMRZEXGOeNhPbBA735sN4fiaNHqibZH2qrAcw/640?wx_fmt=jpeg杨中涛楚简临帖作业


05

楚简、秦汉简帛手写体,它们体现了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最重要动力:加强书写性和快速记录,庄重性则退居其次。

而汉碑等石刻正规字体则是对其进行“纠偏”。

所以要了解最初的汉字书写“笔法”,就目前为止已出土的书法材料,我们只能是到楚简、秦汉简帛中去找。

有了这种认识高度,你的临习动力会更大一些。我们今后既可以专攻,也可以将其当作博涉内容。

由于楚简、秦汉简帛临习的书法学习者数量相对较少,如果你愿意下功夫,因为这些简牍墨迹年代更久远,所以更容易显得更高大上。

当然了,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打通书法史的整体认识,同时在笔法上不再迷信标准笔法。

我们去看楚简、秦汉简以及魏晋简,可以看到在当时的书写者当中,什么性格的人都有。

有写得快的,有写得慢的,有写得拘谨的,有写的奔放的……

他们都是随性而为之,哪里又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标准笔法?

我们这样讲,是希望各位学员本学期通过对楚简、秦汉简帛的临习,能够找到各种字体书写性的基本元素。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提高书法史认识还是感悟笔法角度看,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到魏晋时期的大量简牍墨迹,都值得我们花大精力去深入研究分析及大量临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