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碑帖字迹残缺不全 |
分类: 中涛谈书法 |
问:老师我正在临写《锺繇荐季直表》,里面有个“胆”字和“民”字不全,我网上查了几篇文章,了解到民字是唐拓本为了避讳李世民特意遮住了,可是没有文章提及“胆”字为何缺损,您能不吝赐教吗?非常感谢。(中涛注:这是博友通过私信提出的真实问题,而非模拟提问。原文为繁体字,我将其转换为简体字。)
(图:锺繇《荐季直表》)
答:《锺繇荐季直表》我临得比较少,所以可能无法提供最为直接和具体的答案。但可以就碑帖版本的问题,与各位简单地探讨一下。你提到的问题,也比较有普遍性,归纳起来就是:为何碑帖中的一些字会残缺不全?
我们先来说说碑的拓本,为何会有一些字残缺不全。这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碑立在地面上,经过日晒雨淋,长时间之后,碑的表面就会有一些地方风化脱落,后人再来拓碑,拓片上面自然就有一些字就不全了。这是主要原因。
还是有一种原因挺可恨的:我来拓碑,拓了比如说十多张或数十张,为了保证俺手上的这批拓本今后升值,俺拓完后,就故意将原碑再破坏掉几个字。这样后来者再搞的拓本,拓出的字数肯定不如俺的拓本字数数量多,自然俺的拓本就更值钱了。
如果是墓志呢,因为墓志一直埋于地下,不会受风化的影响,因此拓本的字数基本上是全的。但同样也会出现我们刚才所说第二种出于商业利益而人为损坏字迹的情况。
再来说说帖的字会残缺不全的原因。帖呢,可分为墨迹本和刻本。刻帖的材料主要是木板或石板。墨迹本本身出现字残缺不全,那极可能是收藏过程中,墨迹本沾水了什么的,导致字迹损坏。这个比较好理解。那帖的刻本上(最终也是拓本)的个别字迹残缺不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原墨迹本本身就有残缺不全的地方。
2、木板或石板表面的个别地方凹下去了,虽然字刻上去了,但拓本却体现不出来,导致个别字迹残缺不全。
3、翻刻的原因。翻刻,就是指刻帖的人弄不到墨迹本,找到了拓本,再上石,再弄出拓本,这样字迹不但会走样,也会导致个别字迹残缺不全。
上面说的是一些通则,你可以将自己在临习《锺繇荐季直表》遇到的问题,与上面的原因对照一下,或许有点参考意义。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抱歉!艺进!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2016年8月26日 杨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