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知二王书,《阁帖》与《大观》

(2016-05-11 10:14:35)
标签:

二王

阁帖

大观帖

分类: 中涛谈书法

问:我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临帖也有数年时间,对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帖特别喜欢,今后该如何加以深入了解?

答: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对于喜欢二王且有一定基础的书法学习者,到了一定程度后,往往会碰到“往上走”的难题。对于二王的法帖,二王墨迹本通常唐摹本,且数量有限。内容较长的,除《兰亭序》外(且兰亭本身真伪,也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公案),就是怀仁的《集王圣教序》了。但这个《集王圣教序》呢,属于改造弄、规范化、不再那么灵动的“王羲之行书规范统一整理版”,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也很多。

上面说的情况,通常是针对接触二王书法不久的书法学习者而言的。到了中级阶段后,一些学习者虽然也有进一步深入学习二王的愿望,但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就学习起“流行体”和“展览体”的二王风格。这个我不多说了,只要是写这种风格的,都心知肚明,且千人一面。其实这个阶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觉得自己这样写、这样做还不错,进而沾沾自喜,并认为别人直接临写二王法帖的方式“还让他醉了”(网络语,表达对别人方式的嘲弄和不认可),这个确实就比较可怕了。

要知二王书,《阁帖》与《大观》

(《淳化阁帖》卷九王献之行草)


那对于中、高级书法学习者而言,如何走出这个二王“流行体”和“展览体”的迷局呢?答案就是去直接临写、琢磨《淳化阁帖》及“阁帖2.0版”《大观帖》中的二王行书。《淳化阁帖》卷6、7、8为王羲之专版,卷9、10为王献之专版。《大观帖》体例与《淳化阁帖》差不多,但刻石技术更好一些,选帖也更为严谨一些。

近年市面上《淳化阁帖》和《大观帖》字帖比较多,其中一些为放大本。一些朋友可能要问了,相对于《集王圣教序》,那《淳化阁帖》和《大观帖》的优点究竟在哪儿?总的回答是:《淳化阁帖》和《大观帖》中所保留的二王法帖,因书写时间、书写内容的不同,其风格更为多样化。这种多样化,能够让我们对于二王有更深入的了解。

而对于中、高级书法学习者而言,在临写《淳化阁帖》和《大观帖》时,一定要“倾听你心灵的声音”(listen to your heart),大胆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临。如此才能逐渐摆脱“流行体”和“展览体”的影响。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2016年5月11日 杨中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