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书《肚痛帖》释文的“糊涂账”

(2016-04-19 09:07:23)
标签:

肚痛帖

释文

糊涂账

分类: 中涛谈书法

问:草书《肚痛帖》的作者是唐朝张旭吗?这篇草书的释文究竟应该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也问得很好。其实在书法史上,有大量法帖的作者及一些草书释文,从来都是一笔“糊涂账”。不认真追究呢,那就人云亦云地过去了。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呢,就会发现,不少法帖的作者及相应释文都不是那么“靠谱”。而这个《肚痛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肚痛帖》的作者,现在一般归于张旭名下。比较搞笑的是,虽然张旭以草书最为知名,但挂在他名下各种草书法帖,没有一件是真正经得起推敲而明确可认定作者就是张旭的。要说张旭名下最为靠谱的法帖,也就是他的楷书《郎官石柱记》。相比之下,与张旭齐名的怀素,所流传书迹就要“靠谱”得多(也有人认为怀素的《自叙帖》就是伪作)。


张旭《郎官石柱记》


我们再来看看《肚痛帖》的释文。目前一般给出的释文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对于《肚痛帖》的释文,前半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争论。但最后三个字,却难倒了很多很多人。最后三个字释为“非临床”,搞不明白什么意思。但究竟该释成什么,现在也没有大家认可,且文义读起来很容易理解的答案。


传张旭草书《肚痛帖》


问:你觉得《肚痛帖》的释文应该是什么?

答:后面这三个字,我自己也琢磨了不少时间,但目前也没有很好的答案。我曾经常长时间盯着这三个字琢磨,各种假设也都想过了,比如说释成“旭冷X”等等,但都不通顺,尤其是最后一个字,想不出来是何字形。只能暂时放弃了。

但在自己琢磨过程中,也有一点点收获。那就是前面的“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这句话,我认为释文中的这个“欲”字,从草书字形上来说比较勉强。盯着这个字看了许久,我认为这个字应该释为“数”,其草字写法,在二王草书法帖中也比较常见,即变为“数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那全文就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数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XXX。” 而“数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则句意更通顺。

问:看来这些小细节,认真起来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答:是的,尽管我们的思路未必正确,分析结果也不一定令人信服,但凡事多琢磨一下,总不是坏事。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2016年4月19日 杨中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