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颜体行书文稿 |
分类: 中涛谈书法 |
问:我临习颜体楷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了你前段时间写的文章,觉得也有必要临习一下颜体行书。就颜体行书而言,都有哪些法帖可以临习?
答:就颜真卿亲手书写的行书,比较可信、也有价值的,要算是他的三稿了,即分别为《祭侄文稿》、《祭伯父文》和《争座位帖》,其中《祭侄文稿》仍有墨迹本传世,而《祭伯父文》和《争座位帖》只有刻本,即黑迹本在流传过程中消失了,找不着了。另外一些所谓的墨迹本,如《蔡明远帖》、《刘太冲帖》……等等,虽然也挂在颜真卿名下,但就用笔、结体来看,应该不是他的亲笔,而是后人的临作或伪作。尽管如此,这些作品仍带有很强的颜体行书意味,因此也值得我们去临习的。
(图:颜真卿《祭侄文稿》)
问:也就是说,在初期阶段,颜真卿的三稿,已经够我们临习一段时间了?
答:是的,先接触一下,对其有一个基本印象。其中《祭侄文稿》和《祭伯父文》内容都不算长,通临应该是用不了多长时间。而《争座位帖》的内容比较长,且由于是草稿,中间有大量插文、涂字等等,需要花一定时间,才能将《争座位帖》通临一次。
问:除了颜真卿之外,还有哪些名家的法帖,也有较强的颜体行书意味?
答:这个就很多了。事实上自唐代以后的任何书法名家,都或多或少地学习过颜真卿,只是每人学习深入程度、取法的地方不尽相同罢了。举例来说,宋四家(苏、黄、米、蔡)都受到过颜体的影响,但每人的面目却不尽相同。而这四家中,又以蔡襄学颜的程度最深,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的。宋代以后,学颜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如清代何绍基更是学颜的大师级人物。
问:对于《祭侄文稿》等文稿中的文字涂改部分,是否也需要依原样临出来?
答:这个根据你的喜好来。有人喜欢依原样临出,有人则对于其中的涂字、错字就不临了。当然,你也可以原样临一次,然后只临其正文内容,即涂字、错字不再临写了。
问:如果要往前一点,即颜真卿以前年代的书家,应该考虑临谁的行书为好?
答:个人觉得可以多临些王献之的行草,原因是王献之的行草结体用笔等等,与颜体行书有很多相通之处。今天就到这儿,周末愉快!
2016年3月4日 杨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