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法帖中“顿首再拜”是啥意思?

标签:
顿首再拜 |
分类: 中涛谈书法 |
问:在我临习古代书信法帖过程中,经常看到“某某顿首”、“某某再拜”的字样。这个“顿首”、“再拜”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这两个词,其实都属于我国古代书信中的礼节性用语。就好比我们以前写信时(现在写信的人还有木有?真是不太清楚了),通常会在最后写上“此致敬礼”的字样,同样也是礼节性用语。
问:那这个“顿首”的是最初意思是什么?
答:那我们就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这个“顿”字呢,是个左右结构,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下首也。从页屯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致意思就是:“将头低下去。它的义旁是‘页’,声旁是‘屯’。”而“页”字,在汉字的本来意义上,都与头部有关。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了,“顿”的本义就“顿首”,即“叩头”,再用今天的网络用语就是“献上膝盖”。后来“顿”字承担更多动词意义,于是在“顿”后面再加一个“首”,组成双音词“顿首”,同样也是“叩头”。这个“叩头”呢,还有一个英语单词,直接从汉语音译过去的,叫作“Kowtow”。

王羲之《丧乱帖》局部

苏轼《新岁展庆帖》局部
问:明白了,那“再拜”呢?
答:这个也好理解,这个“拜”啊,也有“顿首”的意思,就相当于是“顿首”的同义词。“再”在古汉语中就是“第二次”的意思,因此“再拜”就是“第二次叩头”,或说“再顿首”。也就是说,“再拜”之前已经“顿首”一次了,先顿首了之后,再来一次,就叫“再拜”。
问:在古代书信法帖中,还有其他哪些礼节性用语?
答:其他的也有,大致同“顿首”、“再拜”的同义词,都可视为礼节性用语。还有“死罪”,也是这个意思。
问: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上面这些词的意思,将其替换成相应现代汉语,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答:是的,比如说“某某顿首”,我们可替换成“某某叩头”、“某某献上膝盖”等等。只是这样,意思虽然好理解了,但看上去似乎不那么高大上了,呵呵。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2016年2月3日 杨中涛
答:这两个词,其实都属于我国古代书信中的礼节性用语。就好比我们以前写信时(现在写信的人还有木有?真是不太清楚了),通常会在最后写上“此致敬礼”的字样,同样也是礼节性用语。
问:那这个“顿首”的是最初意思是什么?
答:那我们就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这个“顿”字呢,是个左右结构,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下首也。从页屯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致意思就是:“将头低下去。它的义旁是‘页’,声旁是‘屯’。”而“页”字,在汉字的本来意义上,都与头部有关。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了,“顿”的本义就“顿首”,即“叩头”,再用今天的网络用语就是“献上膝盖”。后来“顿”字承担更多动词意义,于是在“顿”后面再加一个“首”,组成双音词“顿首”,同样也是“叩头”。这个“叩头”呢,还有一个英语单词,直接从汉语音译过去的,叫作“Kowtow”。

王羲之《丧乱帖》局部

苏轼《新岁展庆帖》局部
问:明白了,那“再拜”呢?
答:这个也好理解,这个“拜”啊,也有“顿首”的意思,就相当于是“顿首”的同义词。“再”在古汉语中就是“第二次”的意思,因此“再拜”就是“第二次叩头”,或说“再顿首”。也就是说,“再拜”之前已经“顿首”一次了,先顿首了之后,再来一次,就叫“再拜”。
问:在古代书信法帖中,还有其他哪些礼节性用语?
答:其他的也有,大致同“顿首”、“再拜”的同义词,都可视为礼节性用语。还有“死罪”,也是这个意思。
问: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上面这些词的意思,将其替换成相应现代汉语,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答:是的,比如说“某某顿首”,我们可替换成“某某叩头”、“某某献上膝盖”等等。只是这样,意思虽然好理解了,但看上去似乎不那么高大上了,呵呵。今天就到这儿,再见。
2016年2月3日 杨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