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宋四家柏梁体手书汇总 |
分类: 中涛谈书法 |
柏梁体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其最大特点是:七个字一句,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柏梁体这个名称的起源,相传是汉武帝修建了一座柏梁台,然后与群臣在台上作诗,由汉武帝开个头,来上第一句,然后每人增加一句,将这些句子放到一起就是一首柏梁体。再后来,单个诗人以这种格式写成的诗歌,也称为柏梁体。
历朝历代都有写柏梁体的诗人和书法家,相应书法作品也流传了下来,有的还是著名书法作品。而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有自己的柏梁体作品,同时还手书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把宋四家各自手书的柏梁体作品来一个小汇总。
一、苏轼《次韵答刘泾诗帖》
苏轼作为大诗人,他给后人留下的诗歌数量惊人,体裁也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很多首柏梁体。在《成都西楼苏帖》(刻帖)中,就有他自书的柏梁体,除了《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首诗帖》为柏梁体外,《次韵答刘泾诗帖》也是一首柏梁体。
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讳君钩物情,遣君未老华发生。
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
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
异议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
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
绿槐如山暗广庭,飞虫绕耳细而清。
败席展转卧看经,亦自不嫌翠织成。
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卿。
吏民哀我懦不明,相戒毋复烦鞭刑。
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
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
二、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既是大书法家,也是大诗人,为“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他的这首柏梁体,作为书法作品就更有名了,这就是《松风阁诗帖》。这首诗从体裁上讲,也是一首柏梁体: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
风鸣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晖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三、米芾《王略帖赞》(一人一首,多人参与)
米芾弄到了王羲之草书《王略帖》后,十分高兴,于是与他的“小伙伴们”(黄诰、刘泾、薛绍彭等人)每人作了一首柏梁体,然后由老米这些柏梁体书写下来,并精心装裱,放在《王略帖》后边。这些柏梁体诗的名称就叫作《王略帖赞》。老米他们虽然是一人一首,而不是一人一句,但毕竟是多人为同一件事而共同作柏梁体,且所用韵部也一样,因此可以说,老米他们这次所作柏梁体的活动,其实更接近于汉武帝一人一句的方式。但老米他们各自所作柏梁体的句数都不长,多为8句(薛绍彭最后一首为12句)。
老米此次所作的柏梁体是:
昭回于天垂英光,跨颉历籀化大荒。
烟华澹秾动彷徉,一噫万古称天章。
鸾夸虬举鹄序行,洞天九九通寥阳。
茫茫十二小劫长,玺完神诃命芾藏。
四、蔡襄《自书诗卷》之《书戴处士屋壁》
蔡襄的这首柏梁体,句数并不多,也仅仅为8句。其实蔡襄传世诗作当中,留有大量排律(也叫长律,即将律诗扩展开来,中间加上无数个对仗句子),因此作一首长一点的柏梁体,应该是小菜一碟。
长冈隆雄来北边,势到舍下方回旋。
三世白士犹醉眠,山翁作善天应怜。
如彼发源今流泉,子孙何数鹰马然。
有起家者出其间,愿翁寿考无穷年。
2015年12月7日 杨中涛整理
历朝历代都有写柏梁体的诗人和书法家,相应书法作品也流传了下来,有的还是著名书法作品。而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有自己的柏梁体作品,同时还手书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把宋四家各自手书的柏梁体作品来一个小汇总。
一、苏轼《次韵答刘泾诗帖》
苏轼作为大诗人,他给后人留下的诗歌数量惊人,体裁也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很多首柏梁体。在《成都西楼苏帖》(刻帖)中,就有他自书的柏梁体,除了《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首诗帖》为柏梁体外,《次韵答刘泾诗帖》也是一首柏梁体。
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讳君钩物情,遣君未老华发生。
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
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
异议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
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
绿槐如山暗广庭,飞虫绕耳细而清。
败席展转卧看经,亦自不嫌翠织成。
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卿。
吏民哀我懦不明,相戒毋复烦鞭刑。
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
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


二、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既是大书法家,也是大诗人,为“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他的这首柏梁体,作为书法作品就更有名了,这就是《松风阁诗帖》。这首诗从体裁上讲,也是一首柏梁体: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
风鸣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晖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三、米芾《王略帖赞》(一人一首,多人参与)
米芾弄到了王羲之草书《王略帖》后,十分高兴,于是与他的“小伙伴们”(黄诰、刘泾、薛绍彭等人)每人作了一首柏梁体,然后由老米这些柏梁体书写下来,并精心装裱,放在《王略帖》后边。这些柏梁体诗的名称就叫作《王略帖赞》。老米他们虽然是一人一首,而不是一人一句,但毕竟是多人为同一件事而共同作柏梁体,且所用韵部也一样,因此可以说,老米他们这次所作柏梁体的活动,其实更接近于汉武帝一人一句的方式。但老米他们各自所作柏梁体的句数都不长,多为8句(薛绍彭最后一首为12句)。
老米此次所作的柏梁体是:
昭回于天垂英光,跨颉历籀化大荒。
烟华澹秾动彷徉,一噫万古称天章。
鸾夸虬举鹄序行,洞天九九通寥阳。
茫茫十二小劫长,玺完神诃命芾藏。

四、蔡襄《自书诗卷》之《书戴处士屋壁》
蔡襄的这首柏梁体,句数并不多,也仅仅为8句。其实蔡襄传世诗作当中,留有大量排律(也叫长律,即将律诗扩展开来,中间加上无数个对仗句子),因此作一首长一点的柏梁体,应该是小菜一碟。
长冈隆雄来北边,势到舍下方回旋。
三世白士犹醉眠,山翁作善天应怜。
如彼发源今流泉,子孙何数鹰马然。
有起家者出其间,愿翁寿考无穷年。

2015年12月7日 杨中涛整理
前一篇:四尺对开条幅临北宋蔡襄《思咏帖》
后一篇:六尺对开条幅两种:节临《书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