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问:我最近刚刚开始练习书法,准备从楷书练起。现在的问题是:楷书的字帖有很多种,什么欧、颜、柳、赵啦,让我有点无所适从。我该从哪本字帖练习练起?或者说,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一本?
答:推荐可以,但仅仅是作为你的一种参考。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楷书字帖,还得由你自己来决定。
问:就说欧、颜、柳、赵四家,你说我选择哪家的字帖更好?
答:这个没有哪家更好,只有哪家你更喜欢,或者说你觉得哪家更适合你。就欧、颜、柳、赵四家而言,前三家属于唐代,而赵体的赵孟頫,已属元代,他的楷书里边,带有很强的行书意味。如果在这四家中选,你就将这四家的字帖都看一下,你觉得哪家的好,就选哪家的字帖。
问:可我觉得这四家的都不错,我该怎么选择?
答:那就将四家的字帖放在一起,闭上眼睛,随手一抓,抓到哪本,就学哪家的了。
问:如果不学这四家的楷书字帖,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答:有的。就唐楷来讲,你还可以学褚遂良、虞世南。如果再往前一点,隋代的一些碑刻也是可以作为楷书入门来临的,如《龙藏寺碑》、《苏孝慈墓志》以及《董美人墓志》等等。事实上,隋、唐一前一后,褚遂良、虞世南的结构、用笔,与隋代的各类碑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隋《董美人墓志》)
问:那么我直接选择北魏的墓志,是不是也可以?
答:也是可以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各自变为北齐、北周。北周灭北齐,而后隋又取代北周,从这个角度上讲,北魏墓志,与隋的碑刻、墓志之间,同样有着前后继承关系。清代碑学兴起后,出于打压帖学目的,一直强调魏碑与唐楷的对立,而不太提及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从字体演变的角度看,魏碑、唐楷之间的对立,根本没有碑学理论说的那么严重。
问:在选择某一家的字帖后,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发现另一家的更好,这时能不能换帖?
答:完全可以的。有的教师会说,你这个帖都还没写好呢,别老想着换帖。其实不必将换帖的负面效应看得过于严重。米芾在学楷书时,也是颜、柳、欧、褚挨个换了个遍,最后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褚体。所以说呢,换帖本身,其实也是你书法学习的积极探索过程,因此必须鼓励这种“见异思迁”的行为。
问:明白了。顺便问一句,你当初学唐楷时,主要学的哪家或哪几家的字帖?
答:就唐楷而言,我最初是学欧阳询,虞世南也学过一段时间,颜、柳、赵基本上算是看得多,但都没怎么临过。下功夫最多的,却是褚遂良。
2015年11月10日 杨中涛
答:推荐可以,但仅仅是作为你的一种参考。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楷书字帖,还得由你自己来决定。
问:就说欧、颜、柳、赵四家,你说我选择哪家的字帖更好?
答:这个没有哪家更好,只有哪家你更喜欢,或者说你觉得哪家更适合你。就欧、颜、柳、赵四家而言,前三家属于唐代,而赵体的赵孟頫,已属元代,他的楷书里边,带有很强的行书意味。如果在这四家中选,你就将这四家的字帖都看一下,你觉得哪家的好,就选哪家的字帖。
问:可我觉得这四家的都不错,我该怎么选择?
答:那就将四家的字帖放在一起,闭上眼睛,随手一抓,抓到哪本,就学哪家的了。
问:如果不学这四家的楷书字帖,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答:有的。就唐楷来讲,你还可以学褚遂良、虞世南。如果再往前一点,隋代的一些碑刻也是可以作为楷书入门来临的,如《龙藏寺碑》、《苏孝慈墓志》以及《董美人墓志》等等。事实上,隋、唐一前一后,褚遂良、虞世南的结构、用笔,与隋代的各类碑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隋《董美人墓志》)
问:那么我直接选择北魏的墓志,是不是也可以?
答:也是可以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各自变为北齐、北周。北周灭北齐,而后隋又取代北周,从这个角度上讲,北魏墓志,与隋的碑刻、墓志之间,同样有着前后继承关系。清代碑学兴起后,出于打压帖学目的,一直强调魏碑与唐楷的对立,而不太提及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从字体演变的角度看,魏碑、唐楷之间的对立,根本没有碑学理论说的那么严重。
问:在选择某一家的字帖后,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发现另一家的更好,这时能不能换帖?
答:完全可以的。有的教师会说,你这个帖都还没写好呢,别老想着换帖。其实不必将换帖的负面效应看得过于严重。米芾在学楷书时,也是颜、柳、欧、褚挨个换了个遍,最后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褚体。所以说呢,换帖本身,其实也是你书法学习的积极探索过程,因此必须鼓励这种“见异思迁”的行为。
问:明白了。顺便问一句,你当初学唐楷时,主要学的哪家或哪几家的字帖?
答:就唐楷而言,我最初是学欧阳询,虞世南也学过一段时间,颜、柳、赵基本上算是看得多,但都没怎么临过。下功夫最多的,却是褚遂良。
2015年11月10日 杨中涛
后一篇:毛笔的初次使用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