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当前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三大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2017-09-08 20:28:33)
标签:

财经

       银行又一次的不良贷款危机,又开始爆发了,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从自身的信贷管理上,银行自始至终就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及创新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再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不良贷款爆发的程度。
      所谓银行自始至终就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为:如何对借款人贷款进行“借新还旧”的问题;如何确定借款人最高授信额度的问题。所谓创新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为:贷款形态五级分类的混乱状况,对贷款的真实形态情况的确认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一、 关于如何对借款人贷款进行“借新还旧”的问题
        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银行每年都要为企业核定当年最高贷款限额,并在每年的3月20日根据企业当年计划销售收入,以及上年周转资金占用及周转水平适当加速,确定当年的周转贷款额度,对企业原有贷款借新还旧,重新约期。以此,可将上年的逾期贷款转化为正常贷款。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企业普遍经营不景气,经济形势的影响等,原有的借新还旧贷款贷款办法被认定为掩盖了贷款的真实形态而弃用,所以在那时出现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大规模爆发。而随之,人民银行委了抑制这种不良贷款上涨的势头,出台了借款人贷款“借新还旧”的四个条件,但由于当时办理担保抵押的条件不成熟等,以及银行开始了严厉的追责制度,所以银行相关人员对办理借新还旧业务没有积极性,不良贷款增加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进入到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到来,已经通过不良资产剥离,转制后可以轻装上阵的借款人遇到了大发展、到处成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加之房地产市场兴起,土地房屋的升值,借款人遇到了增加贷款的好机遇,贷款规模增长遇到了史上没有过的好机会。企业可以将到期贷款在各家银行间进行“此增彼减,此减彼增”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腾挪,进行事实的借新还旧。而银行这过程中,其实也是“带病上阵”,在还不知道未来将如何为自己总会没有进行贷款腾挪机会的借款人进行借新还旧的时候,就不断大规模的为借款人增加贷款了。
       今天,当借款人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资金占用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法进行合理的借新还旧的操作的时候,不良贷款只能开始大规模爆发了。
       另外,当前金融乱象中,各类小贷公司、民间借贷行为的泛滥,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没有解决好对借款人的借新还旧问题,给这些小贷公司、民间借贷行为扰乱金融秩序创造了条件。

二、关于借款人最高贷款额的核定问题(最高贷款限额或称最高授信额) 
       其实,这个问题与如何对借款人贷款进行“借新还旧”的问题是相关的,当知道了如何为企业核定最高贷款限额,并且为借款人核定最高贷款限额后,如何为借款人办理借新还旧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目前银行业缺乏统一合理的为借款人核定最高贷款限额的办法。
       银监会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出台时,所规定的“企业流动资金测算办法”技术上错误百出,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如何为借款人核定最高贷款限额(或最高授信额)的问题,也仍然在困扰当前银行解决不良问题。因而,当前的不良贷款问题也不易解决。以目前我们国家企业的现状,单纯的压缩、回收是解决不了不良贷款的化解问题的。(当笔者写此文的时候,国内上市公司的2017年度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说是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势头得到遏制,贷款不良率有所下降。其实这并不是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好转,银行管理水平提高了,也更不是银行对不良压缩、回收成功了;而就是各家银行根本无法压缩、回收不良贷款,已经开始各找理由、各想办法为借款人进行实际上的“借新还旧”了。而同时银行的类信贷、非标等业务的不良却还在不断大幅的上升,各类企业债的不良都在上升,是因为这些都根本无法进行“借新还旧”,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更说明,目前以国内的经济环境,企业现状,直截了当的“借新还旧”,对银行化解当前的不良是多么的重要。)

三、关于贷款的五级分类问题
       1997年开始,银行开始所谓与国际接轨,进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工作。改变了过去“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认定方法。其实,这种新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定性”分析。而其中最大的弊端也就是标准模糊,不同的人可以对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理解,以致不同的分类结果。可以说,对同一借款人,不同的银行、不同的人掌握的标准是不同的,分类结果的差异也是较大的。所以,目前各家行在分类标准上,不断补充,相关规定也在不断打“补丁”;并且不断规定、细化定量分析标准,量化标准越来越多、越细致,把分类标准搞得也越来越繁琐复杂,操作也同样越来越复杂,这本身就是在贷款分类问题上混乱的体现。其恶果也会越来越大。
       银行在化解不良的问题上受到标准及与之相对应的规定的制约,也难以有作为。与繁琐复杂的分类标准及导出管理办法相对应,银行增加了操作流程、层次、部门、人员等,工作难度因复杂而在不断加大,效率越来越低;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以上三个问题,是当前银行在信贷管理领域里存在的巨大问题,不及时加以解决,未来会造成银行业巨大的问题。甚至,也可以说是已经造成了巨大的问题。基本的概念、标准都没有的银行只能是胡乱发展的银行,发展越快,积累的问题越多!所以,银行在当前的形势下,也就不需要“遮遮掩掩”的回避所急需要的“借新还旧”了,直截了当的进行“借新还旧”,在科学合理、为借款人确定最高贷款额(授信额)的前提下,明确统一、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改善贷款形态,以达到当前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