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义:鸟啼花落,皆与神通

标签:
禅意诗少木森评论陈仲义文化 |
分类: 读少木森 |
http://s2/middle/4057a766gc76ae565cac1&690
1.远远的一声是你
全国写现代禅诗的凤毛麟角,福建省大约只有少木森一个,业已成为诗歌界的“熊猫”。被“熊猫”抚摸过的每一块竹节都值得关注。下面请读《墙下红》。
以冻紫的手
乞向
冷瑟的季节
萧瑟寒风中,“墙下红”仿佛乞讨的孤儿,伸出求援之手。冻僵的肌肤,压抑的心情,麻木的表情,定格在无从知晓的空茫里,只剩无声的沉默,在寂寥中扩散……
握
暗淡如烟蒂
点着
墙下
鞭炮热闹
蓦然中,“墙下红”与夕阳相遇了———她终于找到心灵的寄托了。夕阳,是一种终结性征象,但墙下红,并没有跟随这样的目标简单离去,而是用一个强大的、与自己身份境遇十分不符的“握”字———紧紧将夕阳挽留。此时的夕阳,同样也无法想到,这一握,犹如被强大的电流击倒,竟化做(暗淡成)一缕烟蒂。几乎是同时,夕阳(烟蒂)也点燃了墙下那噼噼啪啪、如爆竹炸响的花儿。忽然的转机,犹如神助,先前那种落寞、无聊的窘相,该获得些许解脱,重新找回自己一世或一天的“精彩”?!
几时
学会和墙说话
可是,热闹过后,或许只是一眨眼一抿嘴之间,“墙下红”又重新陷入困境。主要缘由不是寒冷、不是季节、而是墙。原本与墙相依为命的墙下红,得重新面对陌生的墙、隔膜的墙、僵硬的墙。这是无从摆脱的命运的循环?表面上,是花与墙的对话、物与物的对话,实际上,暗示了人与物,应该处于一种怎样和谐、圆融的交流状态。作者没有给出实质性答案,实际上也很难给出,只用“几时/学会”的提问,完成了一次人与自然关系的领悟。其实,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自然,在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一切事物中,我们往往无法说话、无从说话,或无话可说。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开始修习吧,学会和“墙”说话……
20年前,我在永安桃花洞见过作者少木森一面,后来没有联系了,但知道他一直在坚持现代禅诗写作,并出版了四本诗集,十分可贵。再读他《远远的一声是你》,写扫地老僧“遗下/一声又一声的宁静/如钟/敲瘦老朴树的黄昏/人到忘机处/只让/心随落叶/一洄一荡”。那种“心随落叶一洄一荡”的恬适、轻扬,那种无欲无求,清淡旷远的境地,至少让我们暂时省却许多烦恼。
现代禅诗的写作机制,特别要讲究心灵的高度自由张扬,自我本性的淋漓挥发,以及精神灵魂的全然开放,在完全通脱无碍状态下,以“非思量”的直觉体悟(净心、通灵、冥想、默照),进入物我交融的神秘体验———无言独化,秘响旁通,且以特殊的“除故”“忘言”的语言方式抵达之。
附:《墙下红》/少木森
以冻紫的手
乞向
冷瑟的季节
暗淡如烟蒂
点着
墙下
鞭炮热闹
学会和墙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