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尹中立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新一届中国政府终于打破对楼市调控的缄默。北京市政府本周出台“京七条”,引发广泛关注,各参与方都希望从中揣摩上层意图。如果说“京七条”代表了新一届政府的调控方向,那么与此前几轮调控相比,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重点从“调需求”转向“调供给”。
事实表明,通过抑制需求来控制房价,难以奏效。尤其是控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来源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抑制土地价格,但中长期看此举减少了住房供给数量,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
从“京七条”看,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借鉴了这些教训,把重点转向了增加供给。
新一届中国政府终于打破对楼市调控的缄默。北京市政府本周出台“京七条”,引发广泛关注,各参与方都希望从中揣摩上层意图。如果说“京七条”代表了新一届政府的调控方向,那么与此前几轮调控相比,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重点从“调需求”转向“调供给”。
事实表明,通过抑制需求来控制房价,难以奏效。尤其是控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来源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抑制土地价格,但中长期看此举减少了住房供给数量,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
从“京七条”看,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借鉴了这些教训,把重点转向了增加供给。
前一篇:是战略休整,不是全面撤退
后一篇:你的阅读造就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