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楔形·最有力的财富再分配机器

(2010-11-20 07:44:19)
标签:

杂谈

黄金回档

分类: 剪报备查

    很可能和中华文化及中国式人性有关,楔形成为中国股市最常见的形态,从1996年以来,中国股市每次头部全部都是以上升楔形的形态出现的,而在下跌中继反弹中,这种形态也比比皆是。像2007年10月中国股市见顶后,大盘的每次反弹都是以上升楔形形态出现,由于这种形态的末端无一例外全是暴跌。

    楔形形态是指上下两条趋势线汇拢呈尖利的锐角(与三角整理有明显区别),这种形态一旦进入末端,突破是非常猛烈的,上升楔形是猛烈向下,下降楔形则是猛烈向上,并且形态规模越大,突破越加猛烈。
    在中国股市历史上,1997年的“香港回归行情”、2001年的“网络股行情”及2007年的“人民币升值行情”,都走出了经典的上升楔形形态。上升楔形是一种强烈的能量消耗形态,在盘面特征上表现为:大盘好像要不行了,但每次跌下去都被顽强地拉起来。在营造大顶时,这种形态在走势上就是沿短期均线慢慢往上爬,显得不温不火,在结束的末端,有一个猛烈冲破上轨趋势线向上的一个“假突破”,之后突然反转,向下大暴跌。
    非常有趣的是,上升楔形过程中,每个星期一必然上涨,K线必然是红的。这是因为很多技术派人士已警觉股市的危险性,怕周六周日出大利空,纷纷于周末抛出股票,而股市的向上惯性却是不可阻挡。像2007年的股市,双休日中出过多少利空,但每个周一照样大涨,以致有“红色星期一”之称。
    在营造大顶的过程中,楔形上升K线上的一般规律是每周一大涨,周二续涨,周三量能不济调整、周四小涨,周五大家怕下周“狼来了”,纷纷抛出,大盘调整。
    楔形上升是一种典型的资金博傻推动,它是市场心理的真实写照,从股民一开始参与时的谨慎犹豫,到中期呈温水煮青蛙的麻木,到后期呈赌徒式的狂热与疯狂。
    在第一个周五调整时,很多技术高手,尤其是股评家发出看空信号---股民听着觉得有道理,结果下周一马上被股市狠抽一嘴巴---股民哄笑。
    第二个周五调整时,股评家继续看空,下周一股市继续抽他嘴巴---股民很不屑。
    第三个周五调整时,股评家继续斗胆看空,下周一股市又抽他嘴巴---股民愤怒,这不是反向指标吗?
    接下来几个周五调整时,你给股评家十个胆,他也不敢再看空了,所有的唱空者在挨前三个巴掌后全部哑口无言。所有的舆论取得“一致大叫”---还要大涨,谁敢看空将遭到全民的讨伐。
    这时整个市场心理不再犹豫,天一亮赚多少的神话,已让所有的人都失去理智,原来的股市走势如笨重的坦克,而到末端变成了脱疆的野马---突破上轨,之后的五六个交易日后,灾难终于发生了,第一根暴阴线出现了,之后市场还有一次向上的反抽,这是最后的逃命机会,再不逃,市场就不再给你机会了---雪崩开始了。
    上升楔形的操作要点是:一开始你发现大盘在沿5日均线慢慢向上爬,这时你一定要克服恐惧,大胆持股,中间的每次暴跌都是买入机会;等到大盘一旦突破楔形的上轨线,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能再贪了,必须立即止赢;突破上轨后,大盘出现的第一根暴阴是最佳的逃命机会,这根阴线是提醒你大顶终于来了;暴阴之后的反抽则是最后的逃命机会,这时,你再不跑你就要做傻瓜了。
    上升楔形的跌幅测算为,至少跌回到形态开始的地方。其下跌过程中,雪崩般的猛烈性,吃人不吐骨头的可怕性,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一形态的走势特点(发现和把握楔形的有效手段就是细节---K线五要素)。楔形因此成为最有力的财富再分配机器,因出现频繁较高,楔形也成为中国股市的一大特色

    按照以上逻辑分析,下降楔形在中国股市中也会常常出现。

    在每一次波动中,唯一可以值得依赖的就是过硬的品种,天不救人人自救,因此,精选再精选就成了选股的标准。对于选股,一个最简单的标准是:事前就要做好迎接市场暴跌的准备,面对品种,需要提出‘能否扛得住市场暴跌’这样的问题,若答案是肯定的,那才是好品种,否则就要另做它选。即未战先求败。

楔形·最有力的财富再分配机器楔形·最有力的财富再分配机器
    此楔形正好处于大趋势转折的历史敏感时期,目前已跌至行情起始处,图表上形成难得一见的“黄金回档”,详见下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