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
(2010-10-22 00:13:15)
标签:
第四期k线五要素交流圆满结束顿悟渐修苦缘悟杂谈 |
分类: 剪报备查 |
“百尺竿头不动”是很高的境界,是一种寻常人不易达成的豁然开朗。也许这就是顿悟,是由凡入圣境。到了这种境界,已然得窥法门,已经是“得入”了。当然,付出的艰苦和经验不一而足。世界虽大,人生的路也长,但并不是经常会有这种机会、有这样的感悟。大多时候,只是感觉在爬山,在往前走,而这种“一览众山小”的享受,只有在一定的巅峰才得体验。山外自然更有山,大家对此自然也有各自的理解,但要有这样的震憾,还是很不容易。
百尽竿头还不是“真”,还得更进一步,那如何进步?小和尚和我们一样困惑,向景岑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景岑禅师回答道:“朗州山,澧洲水。”小和尚还不明白:“弟子不会。”景岑禅师进一步解释:“四海五湖王化里(大千世界)。”
景岑禅师所说的,就是由圣入凡,出空入有,到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找回悟的价值来。山水海湖,十方世界,都是“真”意所在,都是烦恼即菩提的世界。洞山良价有一句偈正好做注脚:“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要归炭里(灼如炭火的红尘)坐去。这又好比是顿悟后的渐修,到生活中去实践禅。景岑禅师的老师南泉普愿说死后愿做山下农家的水牯牛,这又是化我为万物了,也许正是“全身”所指。到了这样的境界,才真是无拘无束,无可无不可了。
想要有所为,这竿是一定要爬上去的,百尺的竿,爬上去自是不易(苦、缘、悟,皆不可缺),那些还没有爬上去的人就谈不上再进一步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