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09年的天量信贷之后,银行不断收紧信贷规模,各大银行便开始加速“补血”以弥补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一时间,银行股再融资蔚然成风。在四大行公布的融资方案中,中行A+H配股600亿元,可转债400亿元;建行A+H配股750亿元;工行A+H配股450亿元,可转债250亿元;交通银行A+H配股420亿元,此次四大行再融资规模总计达到了2870亿元。
银行配股再融资不仅补充了银行的核心资本,也满足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通俗地讲,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监管要求,银行放贷就会受到更大限制。据一季报数据显示,上述四大银行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近9%,平均资本充足率达11.56%,均满足监管要求。一季报中,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很喜人,而随着再融资方案的获批、执行,四大银行未来几年将“不差钱”。兴业证券曾测算,截至2009年底,工行的资本净额为732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36%,如果工行完成450亿元配股以及可转债,可保证今后三年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2%以上,即不需要进行股权融资。
四大银行实现再融资后,无疑会给未来的各项指标增色不少。银行融资潮的尘埃落定,虽然并不意味着融资的终止,但是随着未来银行服务方式的转型及结构调整,银行的融资计划会逐渐减少。
博弈了一年多的银行再融资终于接近尾声,热钱避开了这一个大坑之后,极可能再度回到A股市场上来,再融资的博弈负担还是落在了国内,上证指数下跌了近三成;这样的结果,在当初就曾有人提出来过。问题是解决了,四大行三年内不再融资的结果会极大的促进市场供求关系向好;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银行新近融资部分会在政策的引导下,加速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并促进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这才是市场的意义所在。
调整始于09年八月市场对地产的调控预期和银行的再融资,止于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恰恰在这个时候,市场预期跌至了谷底,真正的原因是政策结合经济形势对流动性的收放管理。
全球市场进入了秩序重新梳理过程,各大行与投资者开始重新对美元、原油、黄金、全球各地证券指数等进行分析,人们发现有些投资标的似乎开始变得不稳定,西方经济动荡可能还会不断的引起一些不安定因素,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有可能陷入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流动性陷阱”(利率接近于零而物价依然下降,决策者无法通过货币政策提振投资需求,使得经济陷入通缩的恶性循环),等待美国的可能是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调整过程,日本在这个陷阱中一呆就是二十年,这些都会为货币的流动方向提供指引,下半年,局面会越来越清晰。
房地产、美股和商品三大泡沫都已爆破;再加上“信用泡沫”爆破所引发去杠杆化,未来十年西方世界所面对问题,对你的家庭、事业、投资所带来的冲击十分大---曹仁超。
人们逐渐的将投资向东方倾斜,这已经是公认的流动性的趋势,这会使得通往东方的‘丝绸之路’开始热闹和拥挤,继续推高目标地的资产价格,促进产业升级和tanbagger股票的不断涌现,分享经济成果。
五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开放环境拓展,在K线图表里,998、1664、2319三个位置及其附近的月线,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