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央票发行预示回笼力度微调,央行放松流动性回收力度。
官方开始愈加关注欧洲债务局势,从而促使外界对于紧缩政策可能松动的预期升温。
一周前,市场还在为中国略显偏高的CPI数据而唏嘘不已;一周后,大家却在忙着调低对中国紧缩的预期。考虑到欧洲债务危机等不确定性因素,最近两天,有多家海外投行重新调整对中国加息的预期。总体的基调是:加息次数会减少,启动时机会推迟。摩根士丹利19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预计中国今年最多加息一次,而且加息会发生在下半年。此前,该行预计中国将在上半年加息。德意志银行同样对其有关中国加息的预测进行了“软化”处理。在被海外媒体引用的一份最新报告中,该行下调了其对今年中国加息次数的预期,由原来的两到三次降至仅为一次,并称政府可能会更倾向于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率工具来为经济降温”。华尔街日报18日引述瑞信发送给客户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由于欧洲经济动荡导致二次探底担忧加剧,中国的决策者可能对采取紧缩措施更加谨慎,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之后。瑞信中国经济学家陶冬表示,中国的加息时机已被推迟,直到全球经济前景更加明朗后再定。不过,该行仍坚持认为,中国的通胀率会在今年下半年大幅上升。
地产新政推出已有时日,悲观预期有所消化;银行再融资利空也已大半兑现。在证券市场上,利空(出尽)兑现即是利多,信心拐点出现。人民币汇改升值预期也将再次趋热。
结构调整注定会伴随着痛苦或痉挛,今年成中国宏观调控最复杂一年实至名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