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与央视关于《两毛钱一脚》的纠葛最近尘嚣甚上,看过马未都博客的人都为之叫好,马的为人众人皆知,即便不知道的人,也会从其文字中了解一二,做为观复博物馆的馆主,且在对知识积淀要求极深厚的收藏界独当一面的人,不会为十五万元而纠缠央视,事情恰恰是央视在纠缠他。整个事件中,马都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其眼光一贯的与其审视文物一样深邃,主见长远,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十五万元的眼前利得,而是“我想,此时我更应主张权利,让尊重作者权利不再是空话;让本次事件作为社会同类事物的一个范例;让其尊重作者的无形资产成为习惯。我原来的想法是,为了全国人民,我可以不要一分钱让他们改编。但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我决定,我要在合约中要求15万元的作品许可使用费,这笔钱如剧组支付给我,我将悉数捐出。”
马未都的两脚·作者:陈志宏(2009-05-19)
新疆水果,天下闻名。
这里日照充足,空气干燥,为优质水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梨、西瓜、葡萄、哈密瓜和无花果等等,水灵滋润,甜蜜香馥,好吃得让人叫绝。
20多年前,马未都先生来到新疆,遍地的水果,让他过足了水果瘾。当时,市场意识极淡,本地水果多为自产自销,便宜得让人觉得是天上掉馅饼了。10公斤香梨,只花了一元钱,吃得马未都肚子溜圆,站都站不起来。
阿克苏的杏子很多。一天,马未都先生路过一片杏林,大白的杏子挂满树枝,累累硕果,让人一看嘴馋,直流口水。马未都从未见过如此繁盛的白杏,恨不得马上扑上前去采摘,尝尝鲜。但见杏树底下坐着一维族老汉,旁边放了几个铁皮桶,猜想是树的主人。于是,他走上前去,打听白杏怎么卖。
他问老汉:“请问杏多少钱一斤?”
老汉的回答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两毛一脚。”
马未都把“一脚”错听成“一角”,心里直嘀咕:“两毛就是两角呀,怎么是一角?到底一角还是两角呢?”
维族老汉见他疑惑,与他解释说:“就是两毛钱让你对着树踹一脚,掉下多少杏子,全都是你的。”
天下居然有这么浪漫好玩的买卖?
马未都直乐,交了钱,提着桶,向杏林深处走去。他选了一棵硕大无比的杏树,低垂的枝上挂满了诱人的白杏。心想,只消踹上一脚,必定会有无数的果子掉下来,捡上大半桶,没什么问题。
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猛地向杏树踹了一脚,脚腕子都踹痛了,结果,杏树丝毫未动,杏子一粒也没有掉落下来。气急之下,马未都提腿刚想踹第二脚,老汉开口说话了:“再交两毛。”
这一回,马未都不敢再选大树了,挑了一棵细弱的小杏树,不轻不重地给它一脚,顿时,枝摇杏落,满满地捡了大半桶。
若干年后,马未都醉心收藏,在买古董宝贝时,偶尔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凭着自己的兴趣,想当然地就购进。但当年在阿克苏给杏树的两脚,还是使马未都先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收藏个性——头脑要清醒,原则要坚持。
为人处世,经营人生,头脑不能发热,不能想当然地胡乱踹上一脚,那样,既伤了自己的元气,也不会有任何收获。看清楚自己,洞悉自己的能力,有时,比紧盯目标更重要。
马未都的两脚,让我们明白,做人的原则——下脚之前,先掂量自己的斤两,不贪心,不虚妄,在最可能成功的地方下脚,一踹踹出真实而沉稳的人生。
第二百一十九篇·量力而行(2008-08-14
19:45:26)
库尔勒的香梨落地即化,据说远看有梨落地,走近寻不见踪迹,可见香梨之酥脆。我路过库尔勒时,看见卖香梨的老乡,买了十公斤只花了一元钱。我蹲在地上,守着一堆梨肆意尽情地享用。新疆干燥,多数水果处在无菌环境中,所以也不用洗,尽管放心食用。我一直吃到站不起来,才想起要站起来。库尔勒香梨之好吃是不能形容的,只有在新疆库尔勒本地食用,才知其梨甜美。
新疆的水果都好吃,糖份高,我记忆中的葡萄、西瓜、哈密瓜、香梨、无花果,还有杏,无一不是果香扑鼻,入口甘甜。二十多年前,商品意识淡漠,水果没人贩运,就地消化,所以新疆的水果特别便宜,还以公斤论,差不多都是几分钱一公斤。
在阿克苏,我路过一片杏树林,满树大白杏,构成一副奇异景观。我年轻的时候,很少看见果树上挂满了果,在白杏压满枝头的杏林面前,我的口水啊,至今一想还满口生津。
杏树下坐着一维族老汉,身边有几个铁皮桶,我诧异地问他:“杏多少钱一斤?”老汉说:“两毛钱一脚。”我当时还诧异两毛钱是两角,怎么是一角(脚)呢,当我弄清两毛钱允许向杏树踹一脚时,我惊喜天下有这样让人兴奋的买卖。
我给了老汉两毛钱,拎起一支桶,走向杏林深处。杏树大小不一,我选择一棵硕大无朋,枝头低垂的杏树,铆足了劲儿,背过身像马尥蹶子一样,猛踹杏树,脚腕子都快肿了,结果是一颗杏未落;我刚想再接着踹,老汉说:“再交两毛!”我一下子就老实了,选择了一棵细弱的小树,不轻不重地踹了一下,掉下的杏也捡了半桶。
那天杏林告诉我,凡事不能太贪心,要量力而行。
以上摘录两者的文章,无意两者或三者间的纠缠,而是对马未都深刻的人生理解与不畏权贵的做人做事的原则性而叫好,还有其文字中的化繁为简的哲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