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会听谁的话?

(2009-08-11 09:51:17)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理解

    《轻推》(Nudge)一书作者之一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经济与行为科学教授说:“高回报率的诱惑很难抵挡,共同基金经理人无法跑赢大盘,“经济思想史上最惊人的谬误之一”,假定经济人都是理性的,市场价格并不总是正确的!”

    《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Against the Gods-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作者:[美]彼得·伯恩斯坦(peterl.bernstein),出版时间:1999年6月):风险不仅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控制和掌握的;风险并不可怕,在现代社会里,承受有效的风险往往可以得到高额的回报,管理风险已经成为挑战与机遇的同义词。所有这些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风险、认识风险以至最终控制风险会有很大帮助。

    《理性市场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作者:Justin Fox;出版日期:June 2009):市场也可能错;伴随有效市场理论的起起落落,现代金融业留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坎坷足迹。跻身美国亚马逊网路书店、〈华尔街日报〉的畅销商管书《理性市场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将这段暗藏危机与险阻的历史卷轴展开,呈现在每位读者眼前的是这么多年来挥之不去的传奇故事。
    有无数多的鲜明人物与思想从书中走来,把我们带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感受华尔街近一个世纪的风起云涌、兴衰成败,而在梦醒时分之时,金融市场的梦魇也已来到我们眼前。这是一段传奇,在这里,有人一夜致富,也有人一贫如洗;在这里,智者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在这里,培养出名噪一时的赌徒,诞生了畅销著作,还有影响世界的学者。华尔街历经风云变幻,市场的力量既创造财富又产生混乱,让竞争从此无处不在。
    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流传下来的学术信仰,在20世纪60年代经过芝加哥大学的加工,成为充满力量的神话。这个假说让财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让不计其数的美金为其所用,是它启动了指数基金及票据市场,是它成为无数职业人的指路明灯。这个理论坚持认为市场是万能的,所有人都基于已有的资讯来相互竞争,成千上万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决定股票的最终价值,但现在这个神话破灭了。
   新一代的经济学家和学者的共同思潮:投资者并非理性的,市场也非万能的。大多数的他们同意耶鲁大学Robert Shiller的观点:有效市场理论是经济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错误。对人类行为分析产生的反直觉假说,心理决策模型及非理性市场理论已经有自己的阵地。基于不完全的资料产生的高估、低估及非理性决策是投资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对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梳理中,作者告诉读者新思想会在新世纪的开端驾驭市场。
    有效市场理论曾是一种“假说”。按照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1937年的说法,这种理论“易被可观察到的事实驳倒”。
    但随着该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家的更加重视,它变成了一种“既定事实”。到1978年,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甚至宣称:“没有其它任何一种经济命题拥有比有效市场假说更可靠的经验证据。”之后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持怀疑态度的经济学家指出,从逻辑上来说,不可能存在真正有效的市场。该理论的支持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毋庸置疑的事实:市场没有该理论所假设的那样有效。
    尽管如此,金融家却更加依赖于那些本不应再相信的基础理论。去年资本市场的风云突变,就明确驳斥了这个理论。但是,关注学术发展的人几年前就已经知道,市场并不像理论所阐述的那样有效。
    有效市场理论如今已走完了从“假说”到“事实”再到“神话”---借用贾斯汀·福克斯新书的书名——的历程。福克斯是一位受尊敬的美国金融记者,书中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发展过程作了精彩的描述,内容从市场效率的概念---证券的市场价格总是融合了所有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其结论是:股票是“随机波动”的,从长期而言,是不可能战胜市场的---到衡量风险以及为伴随风险而产生的衍生品定价的各种模型。
    这是一部史书,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该思想的产生,以及经济学家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的动机。福克斯沉痛地指出,提出这一理论的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诸如股票收益呈“正态”或钟形分布的假设,是不现实的。
    最说不过去的或许是,在学术界用实证和理论论据推翻有效市场假说后,人们在很长时间内仍奉之为圭臬(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以批评全球化著称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论证道,有效市场假说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否则花钱进行研究就是不理性的行为。
    最让人吃惊的,是福克斯讲述的关于芝加哥大学尤金·法玛(Eugene Fama)的故事。法玛以受到最广泛认可的方式传扬有效市场假说,即将它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相结合。这种模型将投资描述为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取舍的结果。主要风险---术语称之为贝塔系数(β)---是个股价格相对于整体市场波动的敏感度。根据法玛的理论,股票波动是随机的,只不过贝塔系数较高的股票波动性更大。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法玛和肯尼思·弗兰奇(Kenneth French)就1940年以来股票市场收益情况进行了大型实证调查,结果发现有几个方面的收益并不是随机的,而且无法用贝塔系数来解释。总的来说,小型股表现好于大型股;“价值股”(即股价低于资产负债表上账面价值的股票)也有更好的表现。甚至还存在一种“惯性”效应,即一段时期内表现良好的股票,往往会继续维持这种走势。
    福克斯指出,这无异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创始人承认他的理论是错的,并引用了一位批评家的话:“教皇说上帝已经死了。”他还痛斥法玛把所有这些效应都归为“风险因素”,试图以此拯救该理论。例如,市净率高的廉价股有风险,因此会为投资者带来较高收益。“这等于是说,对于同一家公司,在股价为5美元时投资比在20美元时风险要大---这是成功投资教学中一个奇怪的矛盾之处。”
    所有这一切出现在去年金融内爆之前至少。那幺,监管者在他们制定的规则中为何仍奉行效率假设呢?福克斯指出,早在1974年,有效市场理论就融入了美国的养老金规定之中;“审慎不再是基于传统的法律概念,而是重新定义为遵循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科学要义。”投资者为什幺要依赖这样一种不完善的理论,而甘愿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本书还包含更多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并且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调查。但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去年遭受重创的金融家本应十分清楚,他们不能依赖于自己的模型,而这一点终于变成了现实。
    ·市场是否有效,这个理论主要针对于价格是否有效反映价值而来的,也即是价值投资者所要考虑的。然而在这一行、这一课题下,争论永远没有停止过。我们为何不另辟蹊径?走趋势投资之路。因为自趋势投资的理念产生以来,极少有这样激烈的争论。价值投资者往往不屑于光顾趋势投资理念,也可能与他们更喜欢在争论中获利自我价值吧。

    趋势投资者从来不去争论什么,也不用去管市场真正的对与错,市场对错与趋势投资者无关,他们总是客观的认定市场是‘对’的,因为趋势可以带来他们想要的。只要趋势存在,不用去争论价值几何,这也就让许多价值投资者无从下嘴、更无从下手。没什么可争论的,因为价格仍然在向上,趋势投资者仍然在赚钱,此时的价值投资者看着不断上涨的价格,早已是胆战心惊。也许价格会向上或向下脱离价值很远,也许上升趋势走到尽头后,价格会大幅度下跌,以致再跌回到价值之下很远的地方,这些都不影响趋势投资者认为“市场依然是正确的”,因为最高或最低的价格确实在图表中出现过,此时,价值投资者在看,而趋势投资者在做,仅此区别而已。

    换一句深刻的话来讲,价值投资者希望市场听自己的话,而趋势投资者是听市场的话。1773年伦敦交易所成立,186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几百年的证券交易历史可以充分说明:市场不会听从任何人的摆布,尽管市场常常会癫狂,常常会非理性,但是它会带给趋势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收益。在这方面,价值投资的确过于理性。

    在这里只想说一点,当价值投资者在价格大幅脱离价值之后,上涨的趋势未尽之时,由于人性中的贪婪,价值投资者很容易就转变为半个趋势投资者,因为他们仍然想让价格涨得更高,在此时,他们其实已经是伪价值了!

    ·连续几天的阴线,大有空头乏力味道,如果你认为这里还将继续下跌,那就有点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了,而了解K线五要素的人不认为这里会有继续下跌的空间;五要素已经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这里不是头部,更不是M头。至多,三角形转化为矩形而已。最大的可能是:本周将上周的五根K线以胶片的方式出现,本周盘面上出现3400点的可能性极大。

    指数调整结束,也就意味着主流板块的调整结束。

    ·市场在做一个大型的、跨度为一年的头肩底。右肩不会很低,不排除7.29日的下影线已经完成右肩的可能性。

    600251于2007年底的K线五要素分析图表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K线与庐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