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退而求其次’

(2009-07-15 07:00:12)
标签:

趋势品种

主升段

股票

杂谈

分类: K线三步曲

    金融与气候:气候日益变得不可琢磨,世界金融环境在本世纪之初就如气候般翻云覆雨。气候因为人为的恣意开发和破坏而变差,金融环境也是因为滥用市场自由化和金融衍生品等等人为的因素而更糟糕。气候的修复只能通过减少破坏来改善,金融的秩序化只能通过加强监管恢复井然。

    很高兴看到世界范围内,政府均对恣意的炒作保持统一的压制意见,尤其是商品市场的炒作将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石油与美元将是近十年最大的金融视点,与之相关的投资机会将层出不穷。

    当技术突破‘音障’(早期博文引用)后,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切全被抛在了身后!

    读书!有害?(早期博文引用)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有理!那要看是什么书,传世佳作可以读,经典之作可以读,但当你对一件事情不甚了解的时候,随便找一本这方面的书去读(早先也曾拐过很大的一段弯路,希望后来者不要步此后尘,我也是这样做的,包括写《K线的灵魂》),后果可就严重了!因为不懂所以才去找书来读(无可厚非),找什么书(这就是读书人自己的事情了),能否找到好书(运气与缘份),书中说的是真是假(要有鉴赏力),这是最大的问题(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找到了,并从中获益;一是找不到,继续盲目的寻找)!

    所以读一本书前最好先去问问别人(朋友或者是成功人士)这本书是好是坏,是正是邪(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老年学者如是说,忘记了老人家的名字,偶举双手赞同),现在想起了这几位老人和名人的名字:一是季羡林,二是余秋雨,三是台湾的王鼎钧(下毒与撒种),包括南怀谨。否则就会中毒,有些时候还是中毒极深,以后想要纠正过来极其困难。

    价格变动的信息在那里? K线和成交量,仅此,别无它处。

    在做股票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有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从字面意思上讲它就不是一个好的方法,不好的结果往往就是因为这个观点所导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不能在一开始,就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或者说是不完美的选择。

    退(退后,得不到只有退了)而求其(助词)次(差一些的)。

  得不到最好的,只有要差的了。
  比如有两个目标,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当你高的目标达不到的时候,转而去实现低一点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退而求其次。

    出处·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关于这个观点在《K线的灵魂》中的文字段落如下:

    ·...投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残酷的战争,这要体现在品种的筛选上,强者生存,任何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和作法都无异于自杀;从形态入手的品种可能很多,但模棱两可、体型不健壮的都应该予以剔除,我们要筛选最健康、最强壮、形态最大最强的品种进行趋势投资,能通过形态关的不超过二十只,牛市中可能会多一些,但这不是放宽标准的理由...

    ·同样是形态,不要退而求其次,有V形的就不要看W形和头肩形的;有跨度六个月以上的,就不要看六个月以下的;有在形态颈线位置整理的,就不要看在颈线位置以下整理的;(有强势拉起的,就不要退而求其次去关注缓慢上涨的;有颈线位横向整理的就不要退而求其次去寻找以下跌替代整理的;有快速结束整理的就不要跟踪长时间整理的品种。)这些因素往往是干扰投资者择股的杂波,其实当你左右为难时,用简单的逻辑分析就可以解决。形态为什么那么强?为什么品种的跨度大了好?为何它能在颈线位置强势整理,而别的品种只能在较低的位置整理?其中隐含的是什么市场含义?如果有疑问,可以多拿些过往的强势品种图表来对照分析。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市场上的强势品种,毕竟我们来这个市场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退而求其次与聊胜于无的想法最终会被市场证实是多么的愚蠢。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势利’的场所。。。 

关于‘退而求其次’

关于‘退而求其次’

    ·市场在很强的状态下运行,即便是调整,也是浅尝辄止,上证打出新高,整理就这样快速的完成了(上升过程中的一次中继型整理结束,外部市场也纷纷结束下降通道,出现强烈的多头攻击性),综指主升特征清晰,趋势品种继续创新高,这次趋势品种会让人们看到真正的主升段,趋势的春天正在我们身边,不要浪费和错失。下一篇为“趋势品种主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