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近来的好转,正催生出一种危险的乐观情绪,几乎是在蓄意漠视今后的困难。未来的历史学家将把2008年作为亚洲发展模式破产的标志性年份。过去20年间,这种模式为亚洲经济的迅速增长提供了主要动力。而未来10年,将迎来通往新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期。不幸的是,许多亚洲国家正在施行的危机应对政策,虽然可能暂时推动增长,却只会加大转型的难度。
亚洲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强劲增长的典范——的核心,是旨在调动高水平的国内储蓄、并把巨额投资输送到产能建设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通过制约消费推高了储蓄水平,尽管与此同时,也迫使国内生产迅速增长。亚洲发展模式的后果之一,就是数十年来,生产一直超过消费。当一个国家的产出超过了消费,它就必须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过剩产能。因此,亚洲模式要求贸易顺差高高在上且不断扩大,使亚洲制造商能够生产远远超出亚洲消费者购买力的产品。
但如果没有其它地区的贸易逆差,就不会有(亚洲的)贸易顺差。亚洲模式的一个根本条件是:外国人能够维持必要的贸易逆差。实际上,只有美国经济及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灵活程度能够胜任这一角色。换言之,亚洲模式隐含着一场豪赌——即押注于美国继续维持并扩大其巨额贸易逆差的意愿和能力。
近20年来,美国家庭一直不计后果借贷,为消费狂欢埋单,也使亚洲出口商得以持续出口过剩产能。但随着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表变得不堪重负,步入一段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全球金融危机正是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
因此,未来很多年,美国消费增长都将落后于GDP增长。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必将收窄,甚至变成贸易顺差。就规模而言,欧洲是足以取代美国的唯一经济体,而它显然也境况不佳,且负债累累,无力弥补上述需求缺口。因此,未来数年亚洲国家将无法继续通过巨额的贸易顺差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那它们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亚洲国家能够迅速推高国内消费净额,使其足以弥补美国消费净额的下滑,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不幸的是——如果说历史情况可以为鉴的话——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时间,将比许多人希望的长得多。从出口驱动型经济向着国内消费驱动型模式的转型,涉及金融体系及家庭行为的漫长调整,还须对以往推动经济增长的政治结构和产业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然而,许多亚洲决策者仍对过时的发展观和僵化的产业及金融体系恋恋不舍,他们正把事情弄得更糟。他们试图通过加速推行已经破产的政策,来促进国内消费。
这些投资导向型政策会通过扩大生产,间接地推动消费增长。因此,虽然它们暂时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无法令国内消费净额上升到足以取代美国购买额的水平。更糟糕的是,某些情况下,这些政策将在未来最需要国内消费的时候,对其构成严重制约。
举例而言,过去5个月,在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鼓励下,出现了一轮规模空前的信贷扩张,它不仅以拉动投资为主要目标,也几乎肯定会导致未来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当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并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生存能力时,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出台应对政策——它以往就是这样做的,以进一步遏制消费,比如强制降低存款利率,以提高银行利润水平,或吸纳存款用于银行的资本重组。
风险在于,如果政策的效果是令财政借贷、银行债务及企业存货出现短暂、且不可持续的增长,那么这些政策只会令中国的转型之路更加艰难。最终消化这些政策的影响,将令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的过程变得更加漫长和痛苦。
事实证明,亚洲发展模式隐含的一个基本前提——美国家庭有能力无限制地贷款和消费——是错误的。这意味着,以这种模式作为增长引擎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亚洲政策制定者来说,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早坚定地推行经济与政治变革,转型经受的痛苦就会越轻。不幸的是,这种情况似乎并未出现---作者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
·每一篇报告,不论是哪个券商或哪个分析师的,或是趋势投资大师的,或是新趋势论坛的,或博客,都有时效性,时间晚了,效果就差了许多,短线品种就更不用多说,有些品种的时机甚至就在一、两天之内闪过。
证券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有时一日内风雨雷电全要演绎一遍。新趋势论坛自成立以来,报告出的不多,总体是以中线品种为主,品种与收益有目共睹。最主要的是强调稳定、复利,新趋势实战指数能充分说明问题。以品种确定性为向导,稳定的向前走,步步登高,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高成功率,改善收益的波动性。
·周四上证开第二根有实体的阴线,周线上近期一上一下,整个波段中过程很连贯,意图很清晰,是一系列很美妙的‘舞蹈动作’,前面是‘因’,下周就要出‘果’。周五看看多头的行为,并从中确定和肯定下周的市场动向。周五的K线可以说是医生用的CT或心电图,能判断出就诊者到底当下有没有病灶,K线看点:
若不反扑,中期开始向淡;若反扑弱,上涨波段进入后期;若反扑强,市场仍处波段上涨中段,将继续新高;一根关键K线的看点尽在此三项,一个阶段的定义也在一根K线;对于第一项,周线上并不支持;博客支持第三项;答案可以周五的K线来回答。仔细看,周线上K线五要素的看点极为明显,下周继续创新高则是对K线五要素极大的认可,同时说明在市场大幅振荡时,我们已经事先知道该去做什么,因为我们能从K线图表中读到市场的多空发展状况,不会为盘中的暴跌暴涨所驱使;它的可操作性极强,把握五要素,找确定性品种,则下单如有神,比如徐工、富维,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周四盘尾和周五早上要做什么。下周市场新高后,计划做一次K线五要素的公开交流。
市场每天都是全新的,从不完全重复历史,在每一次与市场的较量中,我们都能学到有用的内容,当你一次次赢得市场的尊重,即在把握K线时,能捕捉其脉搏,甚至精确把握,市场会用自己的方式奖赏;一是成就感,二是让我们有更强的动力继续完善自我,包括人格和人性的锤炼,让我们更自信、更强大。
周线确实是一件好工具,以下各图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上证的,你也可以理解为五要素的各个环节,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无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其结论、‘目的地’都是一致的,五要素是以简单、有效、直接为原则的,尽可能的将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把晦涩的内容条理化,最简单明了的图表最有效,越能说明市场的意图,复杂的不见得就能抓住关键,尤其是关键K线;看了图,有的投资者会不理解、不相信图表向我们倾诉的内容,这就需要让市场来回答了,经历的多了,就自然会理解和相信了,非要解释给他听,不如让市场去帮助他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品种方面,一次振荡会削弱近期强势品种的冲击力,比如阳光发展、信达、金牛等,同时会孕育另一批品种步入强势,将它们说成概念也可以、定义为热点也可以(两者间有一个切换的时点),相比金牛,后者只能定义为补涨,能反映市场心理的变化,每一次上涨波段,都是买盘由盛而衰的过程,其中的K线变化完全看得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