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未有过的局面

(2009-03-30 07:53: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理解

    ·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的前景,未来股票波动加大---来自大萧条时代的启示

  全球近现代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局面

  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宣布实施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中国即将被全球主要经济体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包围,这在全球近现代经济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中长期内将面临怎样的投资环境和趋势?

    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70年代滞胀以及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降至百年来新低,并纷纷宣布将采用数量型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这三个历史性的阶段放在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的同一框架内研究。这三个阶段背后刚好对应的是世界货币体系发生变革的时期(3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脱离金本位制度;70年代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

  加大货币供应中短期增加名义需求,长期必将推高通胀。30年代大萧条是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思路的渊源,也是印发货币、增大货币供应或可挽救经济于持续通缩的证据。大萧条时期摆脱金本位制度获得货币政策灵活性早的国家最早走出通缩、迈向复苏,表明加大货币供应中短期内对于挽救经济于持续通缩的积极作用,而1934年后美国超过10%的高通胀也说明加大货币发行必将带来长期高通胀。另外,根据大萧条及日本实施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的经验与教训,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与金融机构坏账处置、资本重建并行与财政刺激相结合,再通胀效果才会更显著。竞争性货币贬值不可避免,相对稳定的增长与物价预期被打乱。预计数量型放松的货币政策的盛行必然带来货币对实物的大幅贬值,这与前两段世界货币体系变革时期表现本质的类似性。世界货币体系的变革往往伴随货币的竞争性、集体性贬值,从而打乱原有体系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增长和物价的预期,增长和物价的波动均明显加大。的确,这两个时期刚好对应的是世界近百年来主要经济体非战争情况下物价波动最大的时期。

  当下,全球主要国家正在努力倡导建立新的货币体系,主要国家的利率已经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并准备尝试或者已经开始数量型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货币对黄金已经大幅快速贬值。这些迹象表明原有的以美元为中心的“类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但再通胀成功也不能保证经济立刻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美国大萧条后虽然加大货币供应与财政支出挽救经济于持续的通缩,但1934年开始通胀高企,并且货币和财政政策略有收缩,经济在1937年立刻又陷入了衰退,直到二战开始后的1942年依靠战争需求的拉动美国才进入新的持续增长的轨道,这一历史经验表明即使当下全球主要经济体成功再通胀,也不能保证经济立刻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而这需要经济中出现新的增长动力

  基于对前两次货币体系变革时期各类资产价格的对比分析,结合当前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的进度,当下贵金属依然存在上涨空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接近或者已到底部;股票资产则由于增长和物价波动的加大,整体难以趋势性上涨,但波动中的波段性的机会明显。

  股票波动加大

  30年代、70年代这两个阶段的股市表现给当下股票投资的启示就是,在货币体系转换的时期,由于原有体系下相对稳定的增长和物价预期被大幅的货币贬值打乱,物价预期相对紊乱,增长波动加大。这会使得企业利润增长大起大落,股票的波动也会加大,整体来看没有系统性上升趋势。30年代和70年代股票市场的表现就是佐证,但股市从低点到高点的波动性机会也非常明显。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股指按照道琼斯指数计算,从1929年9月3日高点到1932年7月12日的低点,跌幅是88.9%,历时约35个月。股市在此之后的见底反弹,到1936年也未能反弹到下跌前的高点。而70年代滞胀时期增长与物价大幅波动,股市也是大起大落,整体没有上升趋势。行业方面,与实物资产密切相关的基础材料、原油、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大幅跑赢大盘。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自2002年以来,引领全球股票指数的美国主要股指也是大起大落,目前已经回到了1997年左右的水平。另外,很多理论研究也发现,通胀预期的稳定性也是股票投资收益的重要决定变量,在通胀预期(通胀或者通缩)紊乱的情况下,股票整体波动加大---中金

    ·回顾元月底二月初的文章“越冲击越高”与“2009年关键词:重组与创新”,对照目前的市场指数和运行方向,以及热点,即市场偏好,博客在技巧运用、思路延伸与策略的前瞻性方面有所提高,在细节方面仍有需要加强之处,比如具体的品种。

    ·经过两周的上涨,原先看空的不再看空或已在动摇,原先看多的或许已经开始激昂,在此,我们坚持跟随与修正的态度,没有悲观的理由,也没有过于乐观的氛围,市场有着完全属于自己的运行方式,本周看点,一是新高的产生方式及K线语言对市场激情的表述,二是量能是否继续突击新高,何时产生、能放大到何等程度等等。

    ·http://ie.cass.cn/yjy/liushch/17.files/image004.gif中金提出了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目前央行向市场投入大量流动性,虽然可以扼制经济滑向通缩,但仍无法保证市场就会进入稳定增长的周期,这是一段让经济学家头疼的阶段,经济会在通缩与通胀之间摇摆,控制的不好,就会象日本一样,近十多年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摆脱经济接近零增长和通缩的怪圈;日本70年代崛起后,经济从高速增长势头回落之后,当时也采取了大量投放货币,但由于国内外的压力,没有在实体经济政策中加以正确引导,最终这些货币选择了虚拟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被严重放大,日本股市自上世纪90年的第一个月开始,下跌持续到今天,已经是第二十个年头。这个时期内,日本也曾大力搞基础建设,比如新干线的扩建与延伸,并形成全国高速交通网。然而这些措施都没能将经济从怪圈中解放出来。2009年日本经济极可能是零增长。而美国常常会利用局部战争来解决国内经济所面临的增长问题,一旦战事消停,美国的问题就会全面暴发,很有可能也会进入这个怪圈。

    ·目前中国的问题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有效的经济引导,而不是继续加大政府投资,正确的脱困方法是内外都不可放松,在未来经济再次平稳增长过程中,外贸与消费两者中若有一个不振作,经济就不是健康的。内需只是三马车中之一,出口最终还是要占三分一的天下,如果能有效完善和充分利用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所能带动的经济增长是日本的新干线望尘莫及的。央视八套正在播映《郑和下西洋》值得一看。

    ·动荡中的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奔涌,通缩与通胀的博弈中,机会较之前更多,但把握起来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坚实的技巧做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