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运用券商研究报告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有没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不是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有些时候是有启迪的。
1、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他们的观点如果不带感情色彩是不可能。单纯的感情色彩还没什么问题,怕的是故意搞的报告,在这个圈子里都应该清楚,大报上搞篇报道5万也能搞定了。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你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才行。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比如东方电机的报告说好了,虽然也大涨了,如果你学这个方法你就上当了。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的不可能发出500W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除了东方电机还有谁,600786牛吧?他都那么牛了,东方电机不涨才怪。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2、闭门早车,这个是很多调研员的通病。不去实地,就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想对了也行,问题是通常会想错。最近有一份报告正好分析到了我所关心的一个产品的价格,我一开始还很兴奋,仔细一看,做出来的产品价格变化图表居然和我是一抹一样的。就是直接上网抄的产品报价。虽然整个报告象摸象样了,内在风险却一样很大,所以大家对于实地的调研报告要多关注,尽管很多傻瓜去了实地也搞不清楚真东西。
3、调研报告通常这个过程是这样的,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
4、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中金的报告分析是一般。他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土地别人是每年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在每年升值。商铺虽然他们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高的吓人。
5、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象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我不知道大家资金量怎么样,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很必须的,攻关调研也是一门学问,不要象有些调研员傻乎乎的去了等于没去。
6、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的可以不计。跟大庄做超牛,在这个市场里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的;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对于大资金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或看图技术分析能力。
7、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去那么做,死得会很难看。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每天大量的分析报告并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仅仅是了解而已。对一些目前不具备买入条件的个股,应该把其存档,一旦跟踪一段时间,技术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时再拿出来仔细阅读,可能更有价值。---广发
·薄膜电池
“很多投资者认为,与网络时代的势不可挡相似,新能源将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但我们不这样认为。”部分基金经理表示,当年的网络时代革命发生时,实际上网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只要投入资金购进足够的宽带设备,就能引发全球信息化革命;但是现在新能源除了风电、核能技术比较成熟以外,市场上炒得最凶的动力电池概念,其技术并不成熟。“什么时候汽车电池重量与现在的油箱差不多,充上一个小时的电就能跑上几百公里,那才是技术真正成熟了。”他们认为,现在离那个阶段还很早,目前市场爆炒新能源概念主要是资金太多,需要寻找投资主题。
硅薄膜电池有望超越其他各类薄膜电池。主要基于三点理由:
1、硅薄膜电池技术发展成熟度高,使用叠层工艺将使转换效率及衰减问题不再突出;
2、研发实力雄厚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纷纷切入硅薄膜电池设备供应领域,薄膜电池设备供应商快速崛起对行业迅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硅薄膜电池在原材料易得性与清洁安全等各方面均优于其他薄膜电池。
从技术路线发展看,硅薄膜电池已经发展到第四代---非晶硅/微晶硅双结叠层电池,而这种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的基本结构将成为未来硅薄膜电池的主流发展趋势。
从各大厂商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来看,这种薄膜电池的发展前景也得到了整个光伏行业的认同。
实际上,薄膜电池行业在工艺技术方面更接近半导体行业,大量工艺涉及真空镀膜技术,镀膜技术水平、沉积速率直接影响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间接影响到盈利能力。有强大的设备供应商支持,不但有助于技术改良和进步,而且也有利于形成规模,硅薄膜电池正在逐步具备这一条件。
目前硅薄膜电池的主要设备提供商有瑞士欧瑞康(Oerlikon)、美国应用材料(AMAT)、日本真空(ULVAC),这些厂商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设备符合从非晶硅薄膜电池向生产叠层工艺产品过渡的要求、而美国EPV、香港华基光电、北仪创新(后两者可看成EPV的拷贝)是相对低端的设备制造商,产品尺寸小且采用RF技术(主流厂商采用更先进的VHF技术),无法生产叠层工艺产品,而且单条生产线规模很小,难以发挥规模优势。
设备供应商的崛起为硅薄膜电池厂商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支持和保证,目前几家设备商还未形成规模,即使是布局早,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的欧瑞康也仅有3条生产线进入量产。
除了技术工艺路线日趋成熟、设备商积极投入以外,硅薄膜电池的安全性和材料易得性也是长期看好的又一个重要理由。硅薄膜电池是以上三种薄膜电池中唯一不含镉元素的,而且不存在使用稀缺元素作为原材料的问题,因此叠层电池的技术进步逐渐解决其初期衰减和低转换效率的问题,硅薄膜电池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成功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潜力,关注核心技术团队:
1、与晶体硅电池有很大不同,薄膜电池生产制造广泛使用真空镀膜等技术,更似半导体行业,因此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良率及良率学习曲线,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从各大LCD厂、IC制造商盈利能力的巨大差别可略见一斑)。
2、薄膜电池行业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产业,有的工艺路线还不成熟,因此从工艺技术需要持续改进的角度看,薄膜电池厂商要比晶体硅电池厂商更需要强有力的研发与技术团队;
3、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因此薄膜电池生产设备的供应存在厂商稀缺、产能有限、技术成熟性、工艺专利权等多个问题,薄膜电池行业的实际产能释放将受此瓶颈约束;
4、薄膜电池设备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类似“傻瓜机”的Turn
Key服务,但实力厂商自行设计工艺设备是发展趋势,拥有强大技术实力的厂商将以此为基础设计更为先进的工艺设备,在技术和成本方面都将超越依赖Turn
Key的厂商。
综上,薄膜电池企业的成功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拥有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是决胜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