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是言和成的合体,言从口,从心,成,就也。只要心到了,话到了,做到了,就会达到彼岸,就会成功。
【释义】: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形容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鼓励人们,为了理想和目标努力奋斗,不怕遭受挫折。工作、生活、学习,甚至追求爱情,都可以用到。
在组成大宇宙的道、天、地、人中,最复杂,最难以理解,最难以把握的就是人。但是人是可以区分的,评判人是有标准的,比如德与诚、至诚。能否顺天道而行,则是至诚的标志。天道在于要让每个人得到他该得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讲的也应该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如果三心二意不可能得到最高尚的东西。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是达到人、天统一。道理也在于此。唯诚者能得道。不诚无以获得真知和达观,不诚无以产生勇气,不诚无法认识自己或他人,不诚则缺乏灵感。不诚就无法摆脱渺小、孤独、空虚、庸俗、鄙陋、狭隘、保守、虚伪、骄傲;不诚就无法防止自私、嫉妒、奸佞、邪恶、残忍之心的滋生;诚是宇宙间最高的德性,诚与道齐。诚是去邪避恶、洞察一切的智慧,也是激志鼓气、坦然面对人生的勇气。诚是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最好方式。
无论上三流还是下三赖,红道还是白道,都要通过至诚来了解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系统,当系统的问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混乱,看问题就会浅薄,就没有魅力,就没有可信度。只有内心诚恳,才可能有机会被人相信。诚者天之道。天之道就该为我所学。只有至诚,方可教化人。只有摒弃虚荣、淡泊名利,不讲价钱,不找借口,乐于奉献,积极主动,以饱满的热情,以丰厚的积累,有求必应,才足以表现我们的至诚。
在团队里,应该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友互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足以表现出我们的至诚。
诚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大极限,诚达到什么程度,则决定其个性发展可能性的范围。至诚的表现还在于反省内视的功力。
写日记,写博客,写随想,一年的博客堆起来也大概有好多兆了!正因为能天天反省,把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记载下来,积累起来,不断的实践,再反省再提升,内心才达到透亮。做教师的写教学反馈就是一种反思,为什么有的人教学几十年,才相当于几年的教龄,而有的人教学几年却非常入行。当然是反省内视的习惯与功力所致。如果这种功力太差就有误人子弟之嫌,就不配当老师。现在我们应该常写博客,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写了就是记载,否则就会把精彩的感悟忘记。一场大雪为什么会让大地失去原状,就因被雪覆盖。我们如果不及时记载,就会被时间阻隔我们平时反省的许多精华。我现在坚持每天一篇博客,节假日也是,从2006年开博,至现在,加上回收站的博文一共是889篇,还有一些已经删掉了,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了。一靠积累,二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人或他物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缺陷。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巨人,一定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学习、通过反省内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一定要能看到自己的渺小,要有适当的接纳方式。有的人嘴诚,但因价值观上的问题,就不可能有至诚的行为,需要修炼。我们应该如何修炼自己?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就是我们修炼的时候。要抛弃虚荣的东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我们做父母、为人师、为人友的准则。始终让诚达到内省而自明。让我们以诚处世、以诚结友、以诚工作、以诚生活,我们脚下的路将越走越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