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是什么?
(2023-04-27 20:16:26)分类: 读书文摘 |
一是准确把握目标设计的依据性,确保目标设计有据。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应当基于三方面的考量:课标、教材和学情。从课标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在完成学科课程学习之后,应达成的学习结果。同时,教学目标也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从教材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文本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科育人;从学情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以激发其求知欲。
二是准确把握目标设计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确保目标设计有效。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曾说过,任何学科都有三方面的层次性,即学科知识层面、学科思维方法层面和学科育人层面。新课标将课程育人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在引导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达到发展思维和学科育人的目的,以形成影响其终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表述的科学性,确保目标设计有度。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通过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偏离了教学目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培养学生大无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教学目标无法评价,难以达成。有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10分钟内,学生能背会课文”——这样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提供了参照依据,可测可检。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的表现程度,应是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木兰的精神”——目标表述是基本的、共同的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
二是准确把握目标设计的全面性和层次性,确保目标设计有效。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曾说过,任何学科都有三方面的层次性,即学科知识层面、学科思维方法层面和学科育人层面。新课标将课程育人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在引导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达到发展思维和学科育人的目的,以形成影响其终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表述的科学性,确保目标设计有度。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通过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偏离了教学目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培养学生大无畏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教学目标无法评价,难以达成。有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10分钟内,学生能背会课文”——这样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提供了参照依据,可测可检。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的表现程度,应是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木兰的精神”——目标表述是基本的、共同的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
后一篇:优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