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5-06-11 11:19: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随笔 |
提问是沟通学生与教材的重要手段,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设计的问题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设问要巧妙,问题要衔接,逻辑要严格,重点要突出,解决问题要彻底。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举措就是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让有效的提问之花绽放在课堂。
一、有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学生只是“洗耳恭听”,无一人发言,课堂秩序“良好”,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刻加以提问,并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那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听力以及口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使学生对图片以及课文产生兴趣,迅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而进一步想知道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2、有效的提问能启迪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养成。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课堂教学提问就是要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问题的回答,可加深和拓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丰富、确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思考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3、有效的提问能复习已学知识并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又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设桥梁。此外,传授新的知识过程中的提问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回答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大脑对以往所学知识思维加工、重新联合和组合、再现和提取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能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起温故知新的作用。
4、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课堂提问是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好手段。为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教师应从听、说、读、写诸方面进行形式多样的提问,以便掌握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为使反馈信息更准确、全面,提问对象应尽量涉及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最好多提问中、差生。这样得到的反馈信息较富有代表性。在回答问题时,要肯定好的学生,用赞扬的语气和表情说话;如果错了,则用鼓励的语言;然后教师根据课堂提问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性的提问
我们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课堂提问从内容、方式、语言、结构、过程到导学关系等诸方面的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1、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2)、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课堂上,一般不宜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一课的内容。
(3)、提问内容要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提问过大、过深、过难,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其次,提问的对象过于集中,造成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完全成了局外人。我觉得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尤为重要,这包含两方面: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由浅入深;注意学生能力的层次性,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语言
六、优化课堂提问中的导学关系
一方面,课堂提问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课堂上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在我们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心中首先要想到学生,估计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要采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方针,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问题才能始终活跃,没有思想负担。有的教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与教师或书本上的所谓"正确"或"标准答案"说法一致,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打断:错了,不必说了。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的思路、标准答案南辕北辙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他说完再给予评解,说不定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评纠错才是。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本着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基本理念的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