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临床应用问题
(2013-07-28 12:28:46)
标签:
氨基临床应用生存率万古霉素指南 |
分类: 临床综合 |
万古霉素是具有抗生素后效应的时间依赖性抗生素。24小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MIC(AUIC)是评价和判断的理想指标。抗菌作用与MIC值的关系并不明确,传统的概念是监测峰浓度和谷浓度值判断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更多的临床实践证实其抗菌作用与浓度关系不大,而是与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制浓度比值(AUC/MIC)这个参数有关。谷浓度可作为AUC24的替代指标,使得临床上可行。
检测时间:多数患者达到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一般是在第4个剂量前达到,所以推荐在第四次给药前检测血药的谷浓度(证据等级Ⅱ,推荐强度B),在第四次给药前采血监测。
耐药性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暴露于万古霉素谷浓度<10mg/L时,容易产生具有万古霉素中介的金葡菌(VISA)现象,因此推荐其血药浓度谷值应保持在>10mg/L,以避免发生耐药。(证据等级Ⅲ,推荐强度B),英国指南建议15-20mg/L,因种族上的差异,我国的专家共识没有做这样的强调。
持续给药还是间歇给药:既然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理论上持续输注效果更好,但实际上并没有证据表明持续输注的抗菌效果优于间断给药,但持续输注可以降低老年人肾毒性的风险。
是否首次给药需要负荷量: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实施负荷量可以增加患者生存率,所以一般不建议给与负荷量。
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漂移现象”:还存在着争议,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专家基于本国的研究结果,认为并不存在着漂移问题。
肾毒性:随着药物生产工艺的改善,万古霉素的肾毒性已经很低,但>60岁的老年人,谷浓度水平较高者,发生肾损害的事件是可以有的。现有证据不支持监测万古霉素峰浓度以减少肾毒性的发生。
耳毒性:单用万古霉素的耳毒性很少发生,多合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情况下,例如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