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字不能激起“千层浪”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2008-06-25 18:25:11)
标签:

好记者

医患矛盾

家属

医生

白狼

医学

杂谈

分类: 杂文

南方日报报道《打工妹进产房3小时母婴双亡 如肖志军悲剧重演》一文可能又要掀起一波加剧医患紧张的波澜。重新燃起有关签字、手术和死亡相关的道义责任讨论。有关如何制定法律条文保护生命的讨论在世界上一直就是永恒的争论主题。在没有批准实行器官移植的国家,医生曾经为了挽救生命违法实施器官移植后被判刑,从此失去了做医生的权利(虽然用他的有生医龄还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本文想说的是可以通过该事件进行法律与挽救生命之冲突方面的讨论,本人担心的是报道的方式或报道的意向有可能对受众产生误导,从而加剧医患矛盾和紧张的关系。

首先从报道的文字表面来表述一些个人看法。

入院诊断:“过期妊娠、巨大胎儿”这本身就是剖腹产的指征,随时可以出现羊水栓塞造成死亡。这种危险也存在于一个正常妊娠的妇女,该孕妇发生意外的危险当然远远高于正常妊娠者,即使做手术也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在病情变化时再次动员做手术有可能会挽救胎儿的生命,而大人不保。

在医院内,任何情况下,针对任何病人,医生时刻是在做着一种权衡利弊的选择。也就是尽可能增加利,使弊最小化的选择。

请记住弊的含义,多数情况下是指致命性的危险。

因为一个患病的机体存在有各种后果,包括生命的终结。

有人会问:“感冒也能死人吗?”

回答是肯定的。

感冒可以合并各种疾病,包括心肌炎。如果是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肌炎在不及时处理情况下可以突然死亡。

实现医患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需要将治疗选择的结果和目的向家属告之清楚是关键。

在此需要弄清楚的是,医院是否将剖腹产的原因和目的向家属交待清楚了。也就是说,家属是否在十分清楚手术目的的情况下做出了拒绝手术的决定。

拒绝接受医生建议的原因很多,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沟通不足,医生没有将问题交待清楚。

2、 家属因为经济等等家庭因素无法接受。

3、 患者和家属误解。

第三点是近些年逐渐出现和加剧的主要问题。根本原因是医患矛盾的大环境造成的。对医生的不信任,在考虑医生的建议时,时刻警惕医生是否有某些个人目的。

如果医生向我交待需要手术时,总是想“做手术是否是为了挣钱”这样的问题时,我是不会接受手术的。

造成患者和家属不解与误解的原因并非都是因为有过个人亲身经历,多数是通过媒体或各种传说引起的,而媒体记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时刻在做着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他们时刻在追逐着民众的关注点,不断地制作新闻热点。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了催人泪下可以不顾受难者的痛苦,挖掘他们的内心,暴露哪怕是仅有的一点隐私性的创伤,不顾忌是否加重以后的心理障碍。2003年SAS全国流行时,也是他们将白衣战士捧上了天,似乎医务人员成为了救世主。然而时隔2~3年,竟然一纸文字将医务人员送入了荒野和森林,让他们成为不识人间亲情的“白狼”。

本人工作数十年,挽救患者生命无数,感到的是自豪,享受着自我价值真正体现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在做着救人一命的圣职,仅此而已。不需要歌颂,更不能把我们等同禽兽。如同各个行业职业一样,总是有害群之马的存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如果媒体将诟病指向一个行业就大错特错了,要相信多数人是好的。

另外想提醒记者们的是对医疗过程的描写不宜采用文学手法,因为医学是科学,不是烂漫的话剧,更不是幻想小说。他们的作品中将医生在医疗中描写成不是恶魔就是孤胆英雄都是不可信的。似乎只有这样的描写才能激起“千层浪”,才能晋升为总编。

请参考网页:http://news.sohu.com/20080624/n257686479.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