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俗剪纸知识与技法介绍之十一

(2014-02-04 13:45:01)

 

年俗剪纸知识与技法介绍
(十一)

陈竟

 按:新年至,为弘扬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开设此栏目,供大家学习和了解。

 

初五民俗剪纸

陈竟

 

    正月初五,古人称“破五节”、“送穷节”。民间俗信此日为破日、穷日(大概“五”与“无”同音),诸事不吉。汉族、瑶族等民族在此日要举行破五送穷送懒送瘟等民俗活动。有剪纸人“送穷”的习俗。是日清晨,家家户户大放鞭炮,一直放到大门口,叫做“破五儿崩穷”。或剪纸人送掷大门外,认为可以送走贫穷。接着,男男女女打扫屋院内污秽杂物及粪土。妇女们边扫边念:“勤劳的、俭朴的留下,如吃懒做、奸诈的穷鬼扫出门去。我家的地方狭小,住不下奸的懒的穷鬼,请到外面广阔的山野去吧!”清扫完毕,将垃圾用车送到田野上去焚烧。同时,燃香几柱,叩头作揖,说几名吉利的话:“穷鬼去,福星来。送瘟神,保平安。”以为这样可以穷去福来,四季平安有的还取石而归,俗谓“得宝”。此俗产生甚早,唐韩愈在《送穷女》注中曰:“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辛时,宫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自尔相承送之。”又唐《四时定鉴》说:“高阳氏子,如衣弊食糜,正月晦巷死。世作糜,弃破衣,是日祝于巷曰,除穷也。”到清代时,送穷日由晦日变成了“破五“(正月初五)日。康熙五十一年《朝邑县志》记载∶“五日,以故彩纸为妇人,戊夜乃出妇人,送穷。”乾隆四十一年《临潼县志》记载:“(正月)初五日,剪纸人送掷门外,谓之‘送穷’。” 乾隆四十三年《富平县志》记载∶“五日,作纸妇持帚负杂谷袋,弃周行,曰‘送穷’。”乾隆四十七年《蒲城县志》记载∶“五日,纸制妇,用香火头点衣,丑夜出之,为‘送穷’。” 乾隆四十八年《府谷县志》记载:“五日,谓之‘破五’。夙兴,扫室中尘垢于筐,作纸妇人一个,负以米面纸囊,送至门外,焚香,放花爆而还,谓之‘送五穷’。” 乾隆五十二年《雒南县志》记载∶“五日,缚纸娘操帚,并取前四日所积扫土,晨出大门外,谓之‘送五穷’。”道光十年《大同县志》记载:“初五日,名‘破五’,一名‘五穷日’。黎明,各洒扫秽垢,送之门外,又剪彩为人,在街头相更换,名曰‘送穷妇’。”同治十一年《河曲县志》记载:“初五日,俗谓之‘破五’。黎明,扫室中尘土污秽于巷口,焚香燃爆,名曰‘送穷’。间有剪纸为妇人形者,则曰‘送穷媳妇’。”光绪七年《翼城县志》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夙兴,取炉灰少许于筐,剪褚人五,送至门外,焚香,放花爆而还,名曰‘掐五鬼’。是日,必以刀切面,煮而食之,名曰‘切五鬼’。妇女竟日不事针凿,云恐刺五鬼眼也。”这种风习,应当看作“送穷”民俗的变型。“五鬼”也就是“五穷”,平常老百姓所说的“穷鬼”。送五穷则是反映了民间求富的心理。正月初五剪纸人送穷的习俗,实则是从晋代人日剪彩为人的习俗演变而来。

    初五还有迎财神等民俗活动,传统民俗剪纸中均表现了这些民俗活动。但不少人不了解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也不懂得这些民俗剪纸的文化内蕴。有些书中甚至将这些民俗剪纸张冠李戴地标题。在网络中将许多与“破五”民俗无关的剪纸也收编为“初五传统民俗剪纸”,真是驴头不对马嘴。为正名,特将我收藏研究的部分初五传统民俗剪纸公之于众,以便博友了解、学习。(节选自陈竟著《中国民俗剪纸》,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http://s3/mw690/404af5aegd599b52de2a2&690                                                  送穷鬼
http://s14/mw690/404af5aegd599b5d5857d&690                                                送穷鬼
http://s4/mw690/404af5aegd599b75b0a33&690                                                 送穷鬼

http://s14/mw690/404af5aegd599b68326ed&690                                               倒残土

http://s11/mw690/404af5aeg7bc293a634ea&690财神
http://s9/mw690/404af5aegd599c57dc158&690
诸宝进门

http://s11/mw690/404af5aegd599db95b24a&690招财进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