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亭集序》学案(2019年版)

(2019-10-21 13:56:59)
标签:

教育

文化

《兰亭集序》学案(2019年版)

《兰亭集序》学案(2019年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习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背景资料】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3.序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此类书序因在宴集时写作,又别为宴集序,以区别《指南录后序》这样的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4.《兰亭集序》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5.名句积累(关于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6.成语及常用语

游目骋怀(开怀)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

7.常识

纪年法 

岁在癸丑(干支纪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

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禊(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

【基础知识】

1、生字注音

修禊(          癸丑(          流觞(        游目骋怀(    

感慨系之(      趣舍万殊(      齐彭殇(       放浪形骸(      )

会稽(                 临文嗟悼(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____     ____

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往,取。

3、字词活用

【少】少长咸集   少长: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

【带】映带左右    带:像带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齐】齐彭殇为妄作    齐: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一: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

【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    视听: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

4、词语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些诗篇。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主语: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

倒装句: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梳理探究】

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2.朗读第一段,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1自然段,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环境和人物。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事由:_________________

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分析用法

暮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贤、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湍:____________________。次: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

    总结: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说人生有四大乐事,在这里都有了体验。

 

翻译下列句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朗读第二自然段,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欣于所遇:                向之所欣:               终期于尽:

 

总结:本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4.朗读第三段。

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临文嗟悼        一死生为虚妄  齐彭殇为妄作             殇: 

 

 

翻译下列句子。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5.难点探讨

文章第1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巩固练习】

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2.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3.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从“诗”“挣”“舒”“劣”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出一种理解。

示例:  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答:

 

 

 

4.阅读下面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5.默写: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阅读】

1.《兰亭集序》集评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一:

    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疡,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病。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二:

    非止序禊事也,序诗意也。修短死生,皆一时诗意所感,故其言如此。笔情绝俗,高出选体。

余诚 《重订古文释义新编》 卷七:

    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可悲,则兰亭一会,固未可等诸寻常小集。而排斥当日竟尚清谈;倾惑朝廷者之意,亦寓言下。林西仲谓古人游览之文,亦不苟作如此。信非诬也。至其文情之高旷,文致之轻松,更难备述。

2.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及后人评点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胸中恐逊此原委。(《古诗归》)

    陈祚明:旷达之旨,射洪古诗中多此等语,易流宋人。(《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

    牟愿相:王逸少传诗不多,其《兰亭》一篇,如苏仙高屋,翘视群儿小澥(《草堂杂论诗》。(摘自《魏晋南北朝诗精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张玉谷读了上面的《兰亭诗》(其三)后这样与《兰亭集序》作比较阅读: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察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