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快乐属于灵魂”导写示例

标签:
教育文化 |
高三作文“快乐属于灵魂”导写示例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材料点送〗
◆钱钟书《论快乐》:
◆爱因斯坦: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了。但是也还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欧阳祯人《国学智慧与人生修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张岱:“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卷四)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孔子的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佳作点评〗
心中有魂才足言乐
潘超宁
(举陶渊明为例)增补:孔子“乐以忘忧”;颜回“不该其乐”
心中有魂,“群居”与人沟通,也能“言及义”,拥有乐群的快乐。
(举东方朔为例)增补: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心中无魂,自然不足以言上述两种快乐。
(举李斯为例)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