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分章详译

(2017-08-16 19:57:56)
标签:

教育

文化

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分章详译

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分章详译

 

【原文】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参考译文】

我与你年龄相同,但是德行不同。你性格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来修饰言行,因此为人处世清明高尚,没有过失和事后感到后悔的行为。我在京城时,要处理家中事和人际交往的事,整天匆匆忙忙,不能每日整理出内心的想法来反省自己,自然也不会冒昧用同辈人的标准来期许你。

 

【原文】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参考译文】

去年请假,从江汉一带回到京城,才知道你离京外放的缘由,你在坚守大义上英勇无畏,当初我用高标准期许你的想法,果然是没有错误的,自己私下感到可喜可贺,你果然没有辜负上天赋予的使命和我的期许,这两点就是我自觉可喜可贺的原因,真是很值得庆幸、很值得庆幸啊。我不值一提,虽然能够做点学问,但也没有什么用处,像你那样的才学,遇到这样的时运,真是值得珍惜啊。先前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来修饰言行”,这样的才华虚掷掉的话,真让人感到可惜啊。你四十岁做刺史,能掌管一偏僻小郡的政事,有衣食供给,却无做小吏东奔西走的辛苦,这样的时运值得珍惜啊。我认为这是上天帮助你成就他日的名誉声望,你的事业成就将在你的身前身后荣耀,时机正在今日,怎么能不努力啊。

 

【原文】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参考译文】

我常想,做百代以后的人,未必是不幸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书籍齐备,而且事实材料也更多了。今天的谈论者一定会说:“让圣人的精微意旨思想没有流传下来,是郑玄这些人所作注解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所做的注解释文,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再生,也一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等人的注解释文不值得学习,非要使得圣人复活,比如让周公、孔子亲自传授精微意旨,这样之后才去做学问。如果这样,那么圣人不能再生,就终生不做学问;假使圣人再生,也就是在学问上跟随意古人耍滑罢了。这是那些不学之徒,好说大话,欺骗扰乱普通人罢了。从汉朝以来,历代统治者成功与失败、衰亡与兴盛,他们的事迹或一两件,或成千上万件,形形色色,有根据的,没有根据的,都可描绘出来。考证它的由来,裁定它的长短,得到其中的十分之四五,就足够用来应对当前这个时代的紧要的事情。

 

【原文】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说他根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并且牢牢记在心里。楚王向孔子打听什么是萍实,孔子回答说:“我往年听童谣因而知道这种东西。”这是他把童子当作老师啊。参照上古的书籍,再结合见闻加以斟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诸葛孔明说:“诸公读书,是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罢了。”这是因为受眼前见到的事物局限,而不懂得适应变化。尽管说的是腐儒,但也是研究学问的人的通病啊。

 

【原文】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参考译文】

我从元和年间以来,一直到今天,对那些耳闻目睹来的名公才人们的论述,如典籍刑律制度、征战讨伐叛乱方面的事务,如果能考证它当时的情况,参考前人的记载,能够没有遗忘丢失并且记在心里,这也可称为自成一家的事业了。只是我随时看见随时遗忘,随时听到随时荒废,全是因为轻视所见偏重听闻的过错,这也是做学问的人的通病。像你那样上天赋予的禀性,与我相去甚远。我自知自己愚妄固执,不能勤苦用心研究学问,即使能够研究学习,也不能拿出来实施它。我诚恳地想成全你的美好愿望,等将来接受你的教导后,在处理官府公事时能够没有过失罢了。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不研究学问而能名传后世的人,希望你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