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颜渊问仁”章解读

(2016-12-06 15:10:07)
标签:

历史

文化

教育

《论语》“颜渊问仁”章解读

蔡先生说《论语》精选:《论语》“颜渊问仁”章解读

 

枫泾蔡宏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枫泾蔡氏案:本章为《颜渊》篇首章。主要讲了仁与礼的关系,大致分了三层意思:

    1.回归礼、遵循礼的目的是实践仁;

    2.回归礼、遵循礼的前提是“克己”;

    3.实践仁要靠个人自觉地遵循礼,具体的做法便是“视”“听”“言”“动”都要符合礼的要求。

    颜渊是孔子钟爱的学生,他对老师教导的以“克己”为前提、以礼为手段求仁的思想十分顺服。“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一辈子“事斯语”的结果如何呢?是贫!是病!是早死!颜渊的悲剧至少表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由己”、“非礼勿视(//)”是一种标准极高的个人修养,它要求个人愿意自觉克制、牺牲利益来遵循礼,从而实践仁。这里似乎已隐隐有了点以“礼”杀人的血腥味。虽说孔子倡导以礼求仁,荀子主张以礼治国,尚未臻及戕生的故意,但韩非的法治思想、宋儒的“礼教”思想,均由此滥觞,显然,孔子的“克己”主张是与人性、人权的健全相违背的。

    浸润“克己复礼”的思想既久,反倒也成就了中国人性格中自制、内敛的特点。就像中国文艺作品饶“温柔敦厚”的风格,成为一种迥别于欧美的审美风习(闻一多先生对“温柔敦厚”很有痛感,谓个中有血腥味,是专制逼迫使然),自制、内敛也成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的特有的美。一生拜服于儒家文化阶下的电影导演费穆以影片《小城之春》向世界展示了传统中国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人性美,将孔子的“克己”思想作了形象的表达:牺牲,有时便是成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