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材料作文“身份认同”写作示例

(2014-11-20 19:24:05)
标签:

教育

材料作文“身份认同”写作示例

 

清风泾采编自网络

 

【作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份认同”最早是哲学和逻辑学概念,意为“同一性”。身份认同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对身份的自觉意识、对人格统一性的追求以及对某种人生或生活理想的趋同。这样的身份认同是在青年时期形成的,因此青年时期容易出现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有了身份确认的标准,人或文化在与世界相处时就有了确定的坐标;相反,认同出现危机,就会失去方位,让人产生不知所措感。而一个人的身份的多重性,也决定了身份确认和认同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各种文明、文化、价值、信仰、族群、选择等冲撞日益剧烈,年轻一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明确自己是什么人、自己的生活目的以及如何对待他人,成为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命题。请以“认同”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

【点拨】

本道作文题是材料与命题相结合的形式。材料提供了写作的内容,题目限制了写作的方向。认同什么可从材料中选择,材料中的“各种文明、文化、价值、信仰”都可成为选择的对象。

 

【参考例文】

认同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对此观点,不敢认同。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同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我坚信,面对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同事物的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