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是《列子》中的《愚公移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愚公,举国皆为其不畏艰难险阻的移山精神所折服,而其中的智叟却是害怕困难,眼光短浅的渺小人物。他们的愚和智成为民间教育后代的经典教材。但今天仔细读之,总有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在此提出以供大家参考。
愚公因为住在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北面,出行很不方便,90多岁产生要将这两座大山搬走的想法,于是召集全家动员,“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于是”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据统计,我国解放前的人均寿命为50岁左右,而愚公却年过九十,身体健康,妻子也健在,智叟年纪也不小,从这点可以看出,愚公所居之地乃最适宜人居住的长寿之地,他却放着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满足,一定要人为改变它,其愚一也。
愚公家人口不多,能干活的壮劳力连他在内也就三个,他不去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却因不能“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而硬要耗万世子孙之力将两座大山搬掉,如此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连帝王都不愿为之,愚公却利用其家长之权,将全家乃至子孙万代都置于苦役之中,其愚二也。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愚公家不是什么殷实之家,都是靠劳动生活,一家二个半壮劳力(愚公90多岁只能算半个),”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留下几个妇弱在家耕织,为其作后勤保障。以当时的生产力而言,全家辛苦一年,就算丰收也就过个温饱,最多也就是个小康,将家中壮劳力拿去搬山,而置田地于不顾,不知他是否知道妇弱们能否胜任工作,如果不胜任或者出现天荒,他们靠什么生活,又靠什么作为搬山的后勤保障。其愚三也。
一家子孙三人挑土石到渤海之尾,一年一个来回,不知他们吃什么。就算他有钱,以当时的货币重量来算,365天的生活费就够他们挑的,不知他们还有多大力气去挑土石方,如果他们靠乞讨前行,那又给他人带来了多少负担。据当年汉武帝征伐匈奴时,征伐一次,每个士兵要额外配备2匹战马驮运粮食、水和武器装备,不知愚公家有多少牲口可以为其提供服务,他是否考虑过这样做的成本。其愚四也。
愚公移山将希望寄托在“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遥远未来。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也不失为一个可行之法,但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家男丁都去移山了,光靠几个妇弱耕种,而且还要为移山工程提供后勤保障,这么艰苦的日子,不知谁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家作媳妇,就算嫁过去了,男人一年都在外面挑石运土,媳妇长期独守空房,他家子子孙孙又怎么繁衍,他的移山鸿图又怎么实现。其愚五也。
愚公所移之山,应该不是他所有,一个没有所有权的人去移他人之山,他人是否同意,如果他人不同意,他又怎么实现其移山之志。就算此山不属于任何人,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奴隶、封建时代,随便动君主之土,坏君主之风水,他就不怕犯灭门之罪?其愚六也。
愚公壮年时“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老了却突发奇想要移太行、王屋二山,这是将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强加给后人,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老了还给子孙出这么个点子,并且要子孙在这条道上终老一生,是对后代极大的不负责任。就算他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但一个90多岁的人,又能够坚持多久,如果他死在路上,子孙又该如何应对,总不能运着尸体回家吧,如果烧了,这可是犯死罪,临死还给子孙制造这么个犯罪不孝的环境,其愚七也。
愚公放着现成的优越环境不珍惜,却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是他不知《列子》以前的豫南和汉阴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还是突发奇想想到这些地方旅游一番,就算有这种愿望,绕绕道也可以实现,就算真为了子孙万代考虑,完全可以挖遂道的方式实施,其艰难程度也比移山小得多。再则,就算他对老屋住的厌烦了,或觉得住在山南风水、阳光要好些,完全可以举家搬到山南而居,根本用不着去搬山,而他却弃易而择难,其愚八也。
总之,现在重读《愚公移山》,越读越有说不出的味道。作为政治家宣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但作为普通人,特别是作为注重科学发展的现代人来说,愚公的这种做法是值得深思的。如果只从表面去看一个决策而不从深层次去思考决策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盲目决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