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是怎么样的

标签:
人生独立自尊心爱护儿童教育 |
分类: 感悟 |
幼儿教育是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孩子们背着硕大的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德国人认为:「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活动性。到了吃饭时间,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纪小的、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孩子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孩子不会做的事,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
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以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宠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要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讨,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数据源: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转载自《环球时报》200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