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家角——古镇风情

(2008-11-02 20:06:42)
标签:

上海

朱家角

古镇

旅游

摄影

杂谈

这个季节像我一个来自北方的游客,当看到如此迷人的江南古镇时那种感觉我想比南方人还感受深刻哈,关于上海的朱家角还是在车上听家人和朋友说起,回来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那么下文就是转自网络关于朱家角的故事!

 

朱家角静卧于上海西郊的淀山湖畔,素有大上海后花园的美称。在宋元时期还只是一个小集市,从明代正式建镇到今天成为上海四大文化名镇之一,已在岁月中悄然走过了一千多个年头。

古镇内河港纵横,长街九条沿河而伸,明清建筑千栋傍水而立,粉墙黛瓦、乌篷摇橹的水乡风韵举目皆是。在朱家角的九条长街中,北大街最具代表性。此街宽仅三四米,最狭处两边屋檐伸出仅留一线天,长街三里,却有店铺千家。朱家角自古就以米业和布业闻名江南,号称“衣被天下”,其浓厚的商业氛围与朱家角水运通达和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的有利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位于北大街的合丰米行旧址便是朱家角往昔富足的缩影和见证。因此,朱家角鳞次栉比的商铺非但没有对当地的江南风貌造成破坏,相比其他水乡倒显得浑然天成,自成一色。

朱家角美食多,扎肉、粽叶蹄膀、大闸蟹、河虾、银鱼不可胜数,价格比之上海算得上跳楼的水平。在众多小吃中,我最钟情于扎肉,这也是朱家角最常见的小吃。五花肉切片,两三片一组,用粽叶裹卷,细绳缚扎,好似打理一个个襁褓中的婴儿,然后像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般整齐地码于锅中,浇上卤汁,置于炉上咕咕炖着,肉香飘溢在街巷间,没有一丝膻腻,却有一种别样的清香。我想,也只有在江南,这肉才能做得这般的雅致。

朱家角桥多,共有石桥三十六座,而放生桥无疑是这三十六座石桥中的代表作,作为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其意义正如双塔之于泉州。

放生桥建于明隆庆年间,由慈门寺僧人性潮募捐修建。因众僧常到桥下放生,渐渐地,渔人不再在桥下捕鱼,村民也自愿掏钱买下鱼虾到桥下放生,此桥因此称之为放生桥。当你沿北大街的青石板路由东至西走到尽头,一侧身,便是这座上海最大的五孔石桥——放生桥了。我们到放生桥时,暮色已渐浓,天边隐约还有一抹残红,桥上是信步回家的古镇人,桥下有一叶乌篷正摇碎一河夕色而来。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一切都如此从容淡定。我默立桥头,欲解读这座古镇的性灵,却读到了一种不期而遇的柔软,那是粗线条却又脆弱的都市生活已无法邂逅的一种柔软。(转载)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朱家角——古镇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